从一张白纸到支柱产业,湖南文化建设百花齐放

原标题:从一张白纸到支柱产业,湖南文化建设百花齐放

9月10日,市民在参观漫游湘军成果体验馆。记者田超龙文泱摄

目前,长沙共有2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成为长沙人的“夜书房”。记者李健摄

橘子洲烟花燃爆长沙夜空时,正是长沙魅力值的体现。记者李健摄

一个地方最吸引人的东西是什么?大概是文化。因为,在文化视野下,你才能真正读懂这里的过去、投入得了这里的当下,看得见这里的未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的文化建设做得怎么样?

9月19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省文旅厅、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文明办、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发布我省文化建设方面的情况:70年来,从全省只有1家公共图书馆、1家博物馆、一家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一穷二白”局面,发展出声名赫赫的文学湘军、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额达4709.74亿元,湖南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文化服务

从底子薄弱到繁荣兴盛

让老百姓有文化获得感

“去烈士公园的路上惊喜地发现了这家精致的书屋,我和男朋友就是在这里看书认识的。”市民宋娜在烈士公园南门东侧的自助图书馆留言簿上分享了她在书香中邂逅浪漫的故事。2016年6月,长沙第一家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在这里落成。“凭一张身份证、一张读者证就能轻松看书、借书。整个借书过程不到30秒。”

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以长沙市图书馆中心书库为依托,市民只需凭借身份证或者读者证刷卡入馆,即可自助看书、查询、借阅、还书。如今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已在长沙市开福区秀峰山公园、月湖公园、万达广场、湘江世纪城、马栏山文创园拥有5家“连锁店”,加上将于10月开放的东风路自助图书馆,将形成以烈士公园馆为中心的“一中心六网点”自助图书馆服务网络。

时光回溯到1949年,当时全省只有1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全省文化事业费从1980年的0.2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1.32亿元,增长125倍。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40个、文化馆145个、文化站2395个,大多数的市和县都建起了文体艺术中心,91.5%的村(社区)建起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当前,以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为特点的现代公共文旅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文化惠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文化生活圈基本形成。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馆、流动文化服务、24小时图书馆、智慧文旅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新的文化现象,老百姓享有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

文化产业

艺术精品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4月26日晚,我国戏剧文学最高奖——第二十三届曹禺剧本奖在广西南宁揭晓,由国家一级编剧曹宪成创作的花鼓戏《桃花烟雨》剧本获奖,并位列榜首。这是时隔11年湖南剧作家再次获得曹禺剧本奖。

“全国的戏曲剧本只有3个获奖名额,这个奖项含金量很高。”戏剧界专家这样评价。

曹宪成回忆,最初接到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关于《桃花烟雨》的创作邀请,他婉拒了。“最初觉得我年纪大了,只想写自己有强烈感受、独立思考、独特表现的剧本。但当我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采风时,当地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深深打动了我,灵感一下子就来了。”曹宪成说。

4年时间里,曹宪成多次赴湘西十八洞村等地采风走访,了解苗家风土人情。《桃花烟雨》剧本经过数十次修改、打磨,越改越好,越演越精。“生活丰富了戏剧,戏剧也丰富了生活。没有这么多实实在在的生活,戏剧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曹宪成说,“《桃花烟雨》正是因为不喊口号,紧贴时代,生活气息浓厚,才在众多剧作中脱颖而出。”

“我们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珍惜时代提供的舞台,创作出更多优秀戏剧作品,推动湖南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曹宪成说。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省开始着手地方戏振兴,花鼓戏《打铜锣》《补锅》唱响大江南北。2014年全国文艺座谈会召开后,我省舞台艺术迈上新高峰,书法艺术步入全国先进行列。新创大型剧目150多台,《月亮粑粑》《英·雄》等多个作品入选国家精品剧目。开创性地举办了湖南艺术节、湖南戏曲春晚、全国花鼓戏展演、全国草书展等系列重大艺术活动,每年惠民演出超过1万场,打造精品旅游演艺项目近30个。文艺院团深入改革、焕发光彩,艺术表演团体从1949年的53个增加到510个。《边城》《马陵道》《老表轶事》3个剧目获得中国文华大奖。14人荣获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

广电湘军的创作实力不容小觑,70年来,我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从最初的1家发展到110家。近5年有57部作品获评全国优秀国产纪录片;2018年全省电视剧生产总量跻身全国5强,一大批优秀电视剧受到观众和业界好评,电视剧《毛泽东》获“飞天奖”“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湖南卫视连续十多年保持省级卫视收视和广告收入第一。在最新颁布的“2019亚洲品牌500强”榜单上,湖南广电位列总榜第92位、亚洲广播电视行业第2位,仅次于中国中央电视台,品牌价值由2013年的158.72亿元升至2019年的702.32亿元,增长近4.5倍。

8月19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在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上,我省图书《乡村国是》获特别奖,电影《十八洞村》、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那座城这家人》获优秀作品奖。湖南4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是我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繁荣的集中展示,是湖南文艺从高原向高峰奋力迈进的重要标志。

文化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突出

9月10日,“中国·长沙2019第五届湖湘动漫月暨长沙(国际)动漫游戏嘉年华活动”启动,参展商王洪玲带着她的小姐妹们在现场忙碌,年纪不大的她是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善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家公司主打的产品看上去非常时尚,一家动漫公司与非遗如何产生交集?王洪玲告诉记者,她们公司有许多产品的创作元素就来自于湘绣等非遗传统文化。王洪玲自豪地告诉记者,作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企业、文旅部认定的国家动漫企业,2018年公司业务收入就已超过1亿元。

新中国成立后,我省逐步构建起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想方设法让文物和非遗迎来“新生”。全省文物管理机构从1951年的1个发展到2018年的276个,博物馆从1家发展到156家。世界遗产从无到有,已达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3处增加到183处,增加60倍,其中革命旧址类的53处,位居全国第一位。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8个、代表性传承人121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项目4个。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推动文物“活”起来,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底建成开馆的湖南省博物馆新馆,2018年接待观众362万人次,成为全国接待人数最多的省级博物馆。各文物开放单位、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近7000万人次。

文化旅游

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现在的必需品

团圆、赏月、游玩,中秋小长假你过得如何?据旅游报告显示,长沙在全国新晋文化游热门城市排行中居第四,夜间消费订单量增速位居第四,超过北上广深。作为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人们无论是看演出、坐游轮、赏烟花……获得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过去,长沙的涉外酒店仅限于芙蓉宾馆、湘江宾馆、华天大酒店等几家,游客乘大巴到张家界要近10个小时。”湖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剑回忆道。受到当时接待条件的限制和交通情况的影响,湖南省的旅游业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作为旅游前端行业,旅行社见证了湖南旅游业的巨变。而今,中外游客因张家界、凤凰、韶山等一批旅游名片慕名而来。好看好玩好吃的湖南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旅游演艺等层出不穷的新产品让他们停下了脚步。”许剑说。

湖南文化和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17年湖南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112.08亿元,占GDP比重6.2%。

1978年改革开放后,湖南省旅游业经历了起步、转型的探索阶段,如今全面进入快速提质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我省只有3家旅行社,现在已发展到907家,注册导游2.79万人。现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5A级景区9家,五星级饭店19家,一批国际品牌旅游饭店落户湖南。

今年,湖南假日旅游热度持续升温,春节游客净流入位列全国第一,端午假期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均在全国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在已公布中秋假期旅游收入的10个省份中,湖南排行第一。

《2019中国入境游数据分析报告》表明,2018年湖南省张家界关注度涨幅排名全国第2,仅次于深圳市,长沙市入境游客好评率达96.5%。

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外国游客首次超过港澳台人数,张家界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64.9%;出口文化产品116.4亿元,同比增长89.1%。湖南作为全国唯一省份入选世界知名旅游机构发布的世界十大最物超所值的旅行目的地,湖南文旅在世界的影响力、美誉度越来越大。

文化旅游消费由过去的奢侈品变成了现在的必需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国民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