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见证我国电力建设创业史

宝鸡电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发展壮大到创造数个全国第一,极大助推了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腾飞,在新中国电力建设史上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西电东送大动脉枢纽城市
1986年10月29日的《宝鸡报》一版报心位置,刊登了《下马营330千伏变电站建成》的消息,记述了宝鸡下马营33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建成及建设的重要意义。
图片
“这个变电站是为配合黄河上游龙羊峡水电站输电而建的,使电站及时发挥效益,实现西电东送。”时任“下马营330工程”筹建处成员韩巨才对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他说,1983年3月该工程开始筹建,1986年10月竣工,1987年1月11日该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带负荷投入运行。下马营330千伏变电站是陕西关中电网连接甘肃、青海电网的枢纽点,承担陕甘青电网之间的功率交换,对西北电网的安全、稳定起重要作用。
宝鸡是西电东送重要途经地和枢纽点,在我国电力发展供应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早在1969年国家开始建设我国第一个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刘天关输变电工程,在眉县修建了汤峪变电站。该工程1972年建成投用,甘肃刘家峡水电站发的电被送到宝鸡,经汤峪变电站输送到关中地区。而随着1986年10月下马营330千伏变电站的建成,宝鸡无疑成为西电东送的大动脉城市,同时对宝鸡城乡电力供应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时,宝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市供电乡镇159个、村庄1810个,覆盖率仅达84%。宝鸡西部山区和麟游等山区县的部分村还没有通电,照明仍然用煤油灯。因此,下马营330千伏变电站建成,经《宝鸡报》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的“宝鸡范本”
宝鸡自古是通向西南西北的咽喉要道,新中国成立后,在宝鸡至成都间修建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在这条铁路的改造建设中,宝鸡在电力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为随后的电气化铁路建设和电力供应创造出“宝鸡范本”。
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蔺庚立说,宝成铁路全长669公里,是国家I级电气化铁路干线,2018年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这条铁路刚开始通车,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958年6月起,宝成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工程,1960年6月建成宝鸡至凤州段工程,1975年7月1日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宝成铁路用上宝鸡电,这是咱宝鸡人的骄傲,同时提升了宝鸡电力建设和供应水平。
图片
在为国家建设提供电力支持的同时,宝鸡城乡用电事业也逐渐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中期,宝鸡仅有动力用电户24户。1962年12月,宝鸡发电厂一期工程25000千瓦发电机组与关中电力系统并网,为宝鸡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电力能源。次年宝鸡供电局成立,新建、扩建升压了一批110千伏变电站和35千伏变电站,极大地提升了供电能力,在此后的10年间,凤县、太白、千阳、陇县等县陆续通电。1975年,随着麟游县实现通电,宝鸡所有县城和镇街通电。1997年10月14日,陇县固关镇高楼村是宝鸡最后一个通电的乡村。
电力发展改变了宝鸡人的生活,当其他地方还在使用蒸汽火车时,宝鸡人早在几十年前就乘坐上电气化列车。当别的地方还在影视上看到“大哥大”时,宝鸡由于电网遍布,成为全国最早建800兆移动基站的城市之一……
图片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年售电量突破83.5亿千瓦时,辖有33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至110千伏变电站67座,变电总容量688.35兆伏安,为宝鸡工农业发展和幸福宝鸡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能。
新能源新城市新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宝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也促使宝鸡电力事业实现质的改变,全市电力设施不断升级改造,绿色新能源融入市民生活。
图片
新能源汽车兴起后,宝鸡开通绿色通道,加紧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做好保障服务工作。目前,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共建设充电桩164个,其中陈仓区28个、凤县9个、高新区21个、蟠龙新区9个、金台区52个、渭滨区14个,还在连霍高速公路眉县、宝鸡西服务区及太白山景区建设充电桩29个,以满足电动汽车出行需求。
在“治污降霾保卫蓝天”战役中,宝鸡开展电能替代,启动改电、改暖、改炕工程,让农民群众冬季用上安全环保的电炕,做饭、烧水使用电磁炉、电水壶,智能电表分时段计费,且手机上就能缴费,越来越方便,生活越来越幸福。(宝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