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选树活动结束

一座未来之都将是怎样的存在?在上海为自己未来画出的蓝图中:203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全球卓越城市,它将是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生活在其中将是怎样的感觉?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答案,但在城市建设者心里,那一定是智慧的、温暖的、宜居的。

日前,由上海市总工会、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系统工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信息化企业家协会、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上海英智瑞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i机器人)特别支持的2018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圆满落下帷幕,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激烈角逐,十名“智慧工匠”从来自全市677名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工巧匠”中脱颖而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创意赛、智能硬件设计方案赛与软件工程技能赛三项赛事中,展示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匠心,为绘制“未来上海”蓝图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城市管理更加高效

纵观全球各种对城市的评选活动,无论是最宜居城市,还是最智慧城市,其评选维度大多包含这些:社会凝聚力、综合稳定性、医疗保健、城市治理、基础设施、流动性和交通、城市规划、国际推广和技术、城市环境等等展示21世纪健康现代城市的必要因素,而如何将这些海量因素通过一个“大脑”思考,是城市建设者第一步要考虑的问题。今年“智慧工匠”的参赛者们针对城市治理、交通出行、数字认证、海运通关等领域提出了创新方案,努力探索感知这座城市机体最有效的方法。

虞琦,上海电信解决方案中心行政行业主管,作为知青子女,15年前,他和母亲用了两个月的时间,5次往返上海与江西之间,才办妥母亲入籍。多年前的经历,让他在投身上海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时,格外有一种使命感。由上海电信承建的“这朵政务云”,通过“云网合一、云数联动”,使各级政府部门上线新业务时,不再需要自行采购基础资源,而是直接按需订购,上线时间也从半年缩短到几周甚至几天,不仅大大降低了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以往横亘在不同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孤岛”,老百姓办事更方便了。今年10月,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正式上线,目前,上海已有38个市级部门、16个区、220个街镇的网上办事服务接入“一网通办”总门户,而对于市民来说,共有1008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90%以上的审批及服务事项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软件工程技能竞赛中高手如云,两个小时内编写检测代码,从数百行代码中找出50个细微的变动,考验的即是技术积淀,也是承压能力。

拿下第一名的章敏龙是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能从比赛中脱颖而出,与他平时为航运界绘制“城市大脑”密不可分。作为上海大通关的建设和运营实体,亿通公司从无到有打造了上海电子口岸平台、上海港航EDI中心平台,将上海海关的通关速度缩短到24小时,报关数据在30分钟内便可以流转到相关部门,“一艘船从靠岸开始的每一步,我们都可以做到实时跟踪,整个进出口的物流数据都从我们的系统中流过。”章敏龙目前做的事情,是将这些海量数据可视化,将这些由0、1组成的计算机“语言”翻译成人能看得懂的各种图表,从而画成一副航运中心的“脑电波图”。

无独有偶,软件比赛的“榜眼”王维初做的工作也是“翻译”,不过他是把传统的签名、印章“翻译”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并且不可篡改的电子签名。在网络空间里,我们往往会签署各种电子协议,如何保证这些协议有合法性?最基本的要求是,你的网络身份与真实身份要有效对应,对于万事万物互联的未来城市,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认证手续。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的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上海CA数字认证中心的架构师,王维初最近在考虑的是如何让市民和企业更容易获得数字认证的服务,“以前大多是通过USB-KEY完成认证,但用户使用麻烦,新的系统将可以支撑微信、网站、App等多种渠道认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网络信任更加普及。”

海、陆、空”疏通城市大动脉

如果将城市看做一个有机体,那么交通是决定它究竟“活力四射”还是“气血不通”的大动脉。作为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科学的、合理的交通规划和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今年的“智慧工匠”竞选中,这些城市的建设者们,为上海能拥有更顺畅、更高效的出行环境贡献出不少金点子。

“动态的交通流数据相当于一个人每天在环境中呼吸的空气,而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则相当于一个人的体质以及在环境中的变化数据,交通流数据的智能化如今已经比较成熟,比如手机上都可以看到实时路况,而像港口、航道、隧道灯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目前还比较薄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助理保丽霞认为,为交通基础设施建立自己的“三甲医院”很有必要,而她负责的智慧型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辅助决策支持平台正是这样一座医院。

利用传感器和道路检测车等工具,保丽霞团队对徐浦大桥、虹梅南路隧道、大连路隧道、同济路高架、申嘉湖高速等试点路隧桥现在的“身体状况”进行了检测,收集到2T左右的数据,建立了9大数据主题和1个扩展主题的数据仓库,这些交通设施现在是否“健康”?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政府需要支出多少养护成本?都将陆续在这个“工程医院”中得到答案。

上海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地铁网络,17条路线、673公里总长、396个站点、856列地铁,承载着上海53%以上的公共交通运量,从1992年运营开始,26岁的上海地铁面临的是每年高达7.5亿元的检修人工成本和越来越高的维修强度,以人工为主的检修方式不可持续。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分公司副总经理陈朝和他的团队正在做的,是为上海地铁打造一套智能运维系统——RISE,通过实时车地无线信息传输、车外360视觉检测等信息系统,通过传感器、红外、激光等装置,将车辆的各种实时数据传输至基于云平台的城轨车辆大数据平台,并基于此平台建立了专家系统,它不仅对列车了如指掌,当发现列车“有恙”时,可以在实际故障发生前告警,并且通过故障预测系统,自动分析故障原因,并自动提出最优的故障解决方案。原先单兵作战的地铁专家,如今有了大数据武器。

上海,以海为名,634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之外,是100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在上海的蓝图中,“科创中心”“航运中心”都离不开海域建设,而海洋经济更是占上海经济总量的25%以上。埃威公司副总经理陈涤非带来的“海上立体智能监视系统”,将AIS、北斗、GPS、RFID、雷达、光学等目标监视手段全面集成和数据融合,通过无人系统海陆空联动,对海洋的天空地海数据进行了融合,为海上交通、养殖、旅游打造一个安全、智能的平台,“陆地上的车辆信息、交通现状,目前都有很多解决方案,但在海上,传统航道还是靠人来指挥,我们这套平台可以为船舶提供航道实时航运态势和水文气象信息,保障航运安全,还可以做海洋渔场生态的立体监视,让整个海洋生态变得健康可持续发展。”埃威与海事管理机构联合设计研发海上安全信息数字广播系统和数字航道等e航海中的关键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国内航海建设的重要“领航系统”。

有了海、陆,自然少不了空。

航空发动机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长期以来,在装配环节一直采用人工操作,但现实情况是,人工装配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项宏伟以目前国产某型号涡轮发动机为例指出,其体重超过3吨,轴长1.9米,整个装配过程需要8人8小时才能完成。因此,项宏伟带来的这套商用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智能装备平台,对于航空发动机而言,便是一台“加速器”,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的姿态检测与判断、基于图像识别的孔自动对正等等创新技术,整套装备流程变得自动化、智能化,在机器人的辅助下,两个人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整套流程,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更重要的是大幅提升了装配精度,并获得了许多人工装配无法获得的数据,从而为下一步优化系统奠定了基础,“这是国际上航空发动机领域首台智能装配设备,不仅为航空发动机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而且有力支撑了国家大飞机专项。”

让城市生命享受温暖

一座智慧的城市,除了宜居和智慧化,它一定还是温暖的。在本届“智慧工匠”的选树活动中,不少参赛选手仿佛心有灵犀般,研制开发出各种人工智能的医疗智能硬件,这些“机器人”将帮助人们重新获得与世界接触的能力,而在制药领域,大数据也在帮助药企更好地研制“救命药”。

在今年的竞赛中,上海博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张萌把将柔性关节驱动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的机器人带到了现场。这款行走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医疗康养领域,能够实时完成穿戴者健康大数据的采集与生成,为卒中等慢病管理提供一手资料,同时监控佩戴者当前身体状况,做到慢病与亚健康预警。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可以自主学习佩戴者的使用习惯,在短时间内与佩戴者合而为一。

截至2017年,全球共有4.25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国病人将近1亿。对于常年用药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注射胰岛素似乎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又是一件很容易令人忘记的事。在不久前结束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一款“人工胰腺”成了明星产品,而美敦力大中华区研发中心首席系统工程师丁吉昌将其带到了“智慧工匠”的竞选舞台上。

通过紧贴皮肤的传感器,这个智能胰岛素泵信息终端与插入皮肤内的一个细小的电极相连,采用葡萄糖探头技术及智能算法,实时监测体内血糖水平,当发现患者血糖高于正常标准时,传感器的内置电脑芯片就会向注射器发送指令,及时注射胰岛素,从而保持体内血糖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而医生在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看到胰岛素的使用情况,从而可以快速判断病情,“我们希望胰岛素泵可以成为医生更好的助手。”丁吉昌表示。

上海数图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级软件架构师王歆,对自己的工作深有感触:新药研制,是一条离不开数据的高科技之路。数图健康正在做的,就是重构一整套医药信息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屏障后,再利用AI算法,加强对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关联度管理,从而推动国内新药研制的进程。也正是这种与海量数据层层筛选的过程中,王歆的技术越发炉火纯青,最终成为软件工程竞赛的胜利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