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印象|咸阳:大秦古都的时代之变

秦地最胜,无如咸阳。咸阳因山水俱阳而得名,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是华夏文明实现大一统的发祥地。它曾见证了万里驼铃丝茶路的辉煌,也经历过咸阳古道积尘埃的落寞。
图片
70载筚路蓝缕,70载春华秋实。今日之咸阳,已经由过去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现代化都市正在渭水之滨崛起。(作者 | 北槐 编辑 | 鄢山宇 王玉琳 田野)
一穷二白向繁荣富强的裂变
建国之初,咸阳生产总值只有1.07亿元,工业仅有纺纱、轧花、榨油、酒精几家小作坊,当时用的还是满清时期从外国买来的机器。为建设咸阳工业,国棉一厂选址定厂,咸阳先后涌现出了赵梦桃、吴桂贤、吴运铎等一批创业典型和时代楷模。
图片
“咸阳过去被称为‘电子城’,有一个最大的品牌叫作‘彩虹’。咸阳作为我国第一个彩色显像管的诞生地,彩虹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彩色显像管生产基地。然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迭代,咸阳彩虹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据咸阳市发改委主任李忠平介绍,2012年彩虹集团整体并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2015年,引进了总投资280亿元的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这是咸阳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
图片
如今咸阳以液晶面板为龙头,用“区域链”的思路探索“厂中厂”企业合作模式,引进虹宁、冠捷、三捷、德国林德等上下游产业,形成了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面板和下游终端整机等在内的横向完整产业链,后续咸阳还将投资建设基板玻璃等项目,努力把咸阳打造成中国著名的电子显示城。
图片
通过70年的改革发展,咸阳顺利完成了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等各个建设阶段的历史任务,迈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2018年生产总值2376.45亿元、是建国初的2200多倍,人均GDP达到54368元、增长了820多倍,公共财政收入89.09亿元、增长了3900多倍。
图片
形成了以电子、医药、食品、纺织、建材、能化、装备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为支撑,高端能化、电子显示、汽车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主导,CEC8.6代液晶面板及基板玻璃生产线、冠捷电视、新能源汽车、正泰智能电气、法士特智能制造、浩泽净水、天基互联星座、孙思邈药业等重点项目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
图片
“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只有1331万元,工业产品品种和产量较少,原煤仅0.5万吨,棉纱0.02万吨,棉布233万米。”中共咸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岳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咸阳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生产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8年,咸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739户,比开展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1998年增加419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
封闭保守向开放通达的锐变
开放与包容是赳赳秦人的基因特质。
2000多年前,汉武帝刘彻两次派张謇出使西域,使咸阳成为东西方古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城市。咸阳曾见证了万里驼铃丝茶路的辉煌,也经历过咸阳古道积尘埃的落寞。
图片
今天,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咸阳已经由过去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
图片
如今,这里交通快捷便利,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3条铁路在境内设有站点34个,全市13个县市区“县县通高速”。坐拥西北最大的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从咸阳坐飞机出发一小时之内可达全国40多个重要城市。
图片
“朋友圈”越交越广。先后同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交流与经贸往来关系,与日本成田、美国罗切斯特、法国勒芒、韩国义城郡等16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朋友圈遍及世界四大洲,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位列前茅,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
图片
“辐射面”越来越大。“咸阳马栏红”苹果、中医药等走出国门,冠捷电视机乘“长安号”班列远销中亚和欧美,咸阳茯砖茶沿“丝绸之路”远销中亚、西亚等四十余个国家,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欢恩宝乳业成为国内首家海外建厂的羊奶粉企业。
201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3.25亿元、增长69.4%。
旧镇乡集向现代城市的蝶变
城市的发展是历史变迁的缩影。
“建国初期,咸阳群众生活积贫积弱,普遍挣扎在贫困线上。到了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处在温饱不足、供给不足的状态。”据岳亮介绍,上世纪中叶,咸阳城区只有3.03平方公里、人口1.85万,25条街道总长也仅有10.4公里,渭河上没有任何桥梁,群众过河只能摆渡,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市区也只有人民路一条主街。
图片
经过70年的发展,“一条街、一座楼、一个公园”已成为历史,今天的咸阳,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现代化都市正在渭水之滨崛起。框架不断延伸、城市空间格局更加明晰。
图片
全市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24万,主城区面积扩大到90.6平方公里、人口达92.4万,城镇化率提高到51.3%。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364元和10893元,是1978年的77倍和193倍。
图片
近年来,咸阳这座拥有236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还成为互联网高地。“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社会治理”尽显现代气息。
目前咸阳已整合市财政、人社、公安、住建、税务、医疗等31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127项业务数据;全市各类公共服务热线统一整合为“12345”一号通;一张咸阳惠民卡即可完成看病、坐公交、缴纳水电费、购买天然气、领惠民金;轻点鼠标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咸阳跻身全国10大智慧城市。
图片
今日之咸阳,老百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文物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质变
故都咸阳,华夏文化之源流。
咸阳有2360多年的建都史,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曾在此建都或设为京畿,是华夏文明实现大一统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发端地和秦文化的发源地。
图片
这里秦砖汉瓦星罗棋布,境内共有文物点5313处,由27座帝王陵寝和800余座陪葬墓形成的“中国金字塔群”绵延百里,彬县大佛寺和郑国渠遗址位列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汉三千兵马俑、茂陵石雕、秦咸阳宫等文化古迹闻名遐迩,一对夫妻、两朝皇帝的合葬墓——乾陵,更是举世无双。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今日之咸阳,立足区域禀赋条件,整合优势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千年古都日益展现出迷人的时代风采和独特的个性魅力。
图片
以产业园区的聚集形态发展文化产业,现有大西安(咸阳)文化体育功能区、咸阳清渭楼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47家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
图片
以东晋才女苏蕙命名的手织布走进过中南海,礼泉县的五谷画先后荣获中国第十一届农高会后稷特别奖、首届中国(西安)旅游博览会新技术新产品金奖,民间剪纸、刺绣、泥塑等艺术精品畅销海内外。
图片
《大秦帝国》《那年花开月正圆》闪亮万家荧屏,《黄土高天》《岁岁年年柿柿红》登陆央视黄金频道,电影《信·守》在巴黎文化节上映。
2018年,咸阳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4%,文化自信更加彰显。
图片
70年砥砺前行,70载奋斗辉煌。作为中国历史底蕴最为深厚的古都之一,咸阳正在迸发创新发展、敢为人先的魄力和活力。随着西安成为中国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咸阳的区位、资源、文化等优势进一步显现。在与西安互联互通、错位发展、联合振兴的路上,咸阳立足自身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