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开启社会实践 “第二课堂”

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社会……这个炎热的暑假,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并没有在空调房里吹冷风吃西瓜,而是背起行囊去往各个乡村开启了社会实践之旅。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检验自己校园生活知识的积累,零距离接触质朴、真实的社会。他们拿出心灵的相机,调好实践的焦距,为自己的人生记录下珍贵的瞬间。

走进贫困山区用爱播种希望

7月7日至7月12日,一支由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导、博士、硕士、本科生等国家社科重点课题成员组成的高素质调研团队分别前往安化、溆浦、凤凰县开展扶贫调研活动。队员们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家们在县乡级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下,通过土地租赁与入股、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多途径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已初具规模和效果,部分乡镇的电商扶贫模式已发展成熟,实现了特色农产品商品化、标准化,并设计质量追溯体系,基于互联网+构建企业诚信机制,为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提供稳定渠道。凤凰县菖蒲村“把重要人才发展成党员,把重要带头岗位留给党员”的思路,为扶贫攻坚的党建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调研队成员总结道:要做到精准扶贫,产业是根本,诚信是支撑,电商是出路,党建是保障。风雨兼程,长途跋涉,行程满满,收获满满。通过与当地基层政府、企业、贫困农户及服务平台零距离充分沟通,接受海量信息冲击,为贫困地区孩子们带去文化认知和欢乐的同时,也为大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第一手素材,让青春之火在奋斗中焕发最绚丽的光彩。

“生活真是很不容易,现实很残酷,但庆幸的是我能提前体会这种残酷。在看了这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为了改善生活而努力,在一次次的困难里,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这就是我此行最重要、最宝贵的收获。”这是队员们活动后最深的感触。

从乡村规划与文化建设看最美乡村建设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17名学生组建的第七调研小组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蒋飞云老师带队下来到湖南省沅江市三眼塘镇三眼塘村开启了为期6天的“三下乡”暑期调研活动。 通过深入走访,同学们了解到,为建设更好的美丽乡村,2015年,三眼塘村联合市政府着手乡村规划,并将这一规划项目命名为“洞庭乡愁”。村部从休闲旅游、生态环保、农民集中居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风情玫瑰园、洞庭渔歌主题高端民宿集群等正在建设中。 坐落在胭脂湖街道中学对面的农民文联的前身是由几个农民自发成立的农民诗社。目前,农民文联几乎每年都会自费发表农民诗人的诗歌作品,鼓励村民加入到诗歌创作之中。参加调研活动的一位同学表示,深入走访过后,他有着深刻感触,中国古老乡镇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文化建设新时代。

据了解,学院为了促进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暑期时间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安排专门教师带队,拨出经费支持,督促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大学生的暑假不应该在空调房里度过。”学院谭志华老师介绍,每年寒暑假学院都会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有组织的安排学生去往各个地区或者革命圣地参加一些“体验式”的社会实践,初衷也是为了让祖国的花朵真正地了解国情。暑期实践不仅锻炼了莘莘学子的能力,增强了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本领,也让校园教育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学习先烈事迹,传承革命精神

从没去过农村的城市大学生,现在走进了贫困山区,感受生活的心酸疾苦;从没体验过旧社会苦楚的他们,来到革命老区,感受真正的红色文化。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追随先辈脚步先后来到井冈山、汝城县、临江市陈云同志旧居与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等多处革命纪念地,寻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此留下的足迹。车亚丽是“井岗情•中国梦”实践团的一员,这支获得团中央肯定的实践团队在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中,穿梭时空,置身于那段红色激昂的革命岁月中。有个场景至今令她记忆犹新,深有感触。她说团队在重走中国革命之路,参观学习革命旧址时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牵着小孙子一边如数家珍的介绍历史一边叮嘱:“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爱国爱党要从你们小娃娃抓起,长大了要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曾经苏联的十月革命、共产主义是无数工农红军心中的信仰,即使它是那么遥远又陌生,但是他们依旧在暗无天日的战争囚牢中伸出双手渴望去抓住希望。现如今,在新时代的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我们,更应该传承历史、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学院相关领导表示,随着祖国的日益发展壮大,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青年学子都体会不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心酸疾苦,在祖国70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学院有组织地带领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一线、穿梭于革命旧址、行走在田间地头中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让他们通过暑期实践来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缅怀先烈的创新探索,更好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实效也培养青年学子的爱国精神。(文/解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