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口罩不复工!深圳仅一街道就有近七千企业申请复工,缺口罩怎破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作为防护措施必需品之一的口罩供不应求几成常态,近期南都记者探访深圳多家药店,口罩缺货仍然较为普遍。官方信息显示,为缓解口罩紧张状况已发动企业海外采购,有药企将于近期投放400万口罩。然而近期返深人员陆续增多,企业复产复工日也即将到临,粤海街道已收到6800多家企业要求复工的申请,而作为企业申请复工的条件之一口罩等防护物资需求也呈线性增长,深圳该如何破解缺口罩?

一方面,个别药店货架冷冷清清,另一方面,戴口罩已经成为介入公共场合的必需。“口罩荒”仍未见明显缓解。南都记者 胡可 摄

“400万口罩”陆续到货但未到门店

有店长称电话被“打爆了”

疫情发生以来,深圳药房屡屡出现缺货、断货情况,此前南都记者多次随机走访药店时,亦发现药店口罩紧缺、断货等情况较为普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升级,口罩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之一,至今药店缺货几乎成为常态。

公开信息显示,为缓解深圳口罩供应紧张问题,目前深圳全市口罩企业均已复工,富士康旗下工业富联在龙华园区也导入口罩生产线,并5日顺利实现试产,目前正在申请产品资质认证中。此前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也曾公开透露已发动企业开展海外采购,亦有消息提及深圳市南北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南北医药公司)从国外采购的400万个口罩,将于近期投放深圳市场,缓解市民口罩难买的问题。

根据南北医药公司官网等信息,南北医药公司旗下有南北药店、宝华药店和健华药店等品牌药店,药店总数800家,是深圳拥有门店数最多的药业公司,该公司亦被深圳市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列入防疫物资采购名单,鼓励其加大对应急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力度,但由于目前国内采购口罩等防护用品较难,该公司寻求海外求购,已投入2000多万元委托两家跨境电商在国外采购口罩等防疫急需医药用品。

针对“400万口罩投放”问题,近期南都记者走访多家南北药店,但均得到“暂未收到公司任何消息”的回复。“这两天我们药房电话都被打爆了,不过口罩还不确定是否本周内能到货,目前我们没有收到公司的任何消息,”一位南北药店分店店长告诉记者,自“400万口罩投放市场”的消息传播开来,近日已有多位客户特意前来询问口罩是否到货的消息,不过,目前暂未收到公司的任何消息。

另一位南北药店分店店长则告诉记者,可能本周末到货,“不过全深圳有数百家门店,不清楚各个门店具体会收到多少货量的配额,目前这些都未收到公司的消息,建议再等等。”而在南北药店梅林分店,店员同样表示口罩无货,目前需要购买口罩的市民可以添加店内微信,口罩到货后工作人员会在微信中提醒。

2月7日,南北医药公司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称400万个进口口罩投放市场消息属实,但鉴于此次的进口口罩受清关和货运效率的影响,将会陆续到货,目前口罩暂未下放到门店,并提醒市民朋友暂时不要前往门店询问,“以减少各位家中口罩不必要的消耗,和因人群聚集导致的不必要接触,口罩到货后第一时间投放到集团下属的南北药行、宝华药行、健华药业分店销售,请届时广大市民朋友到附近门店咨询,建议与附近门店建立有效的联系方式,随时跟进最新情况。”

南都记者 胡可 摄

市民担心上班口罩不够用

有街道收到上千份企业复产申请

在南都记者走访过程中,亦有市民提及开始上班后的口罩需求问题,一位前往南北药店购买口罩的市民告诉记者,在看到朋友转发的口罩投放消息后,特意前来药店询问,“目前家里储备口罩已经不够,10号上班,现在都无法出门”。另有市民向南都记者反映今日刚到深圳,但转了一圈发现药店都没口罩,仅有从老家带过来的几个,“估计用不了几天”,担心后续的口罩保障问题,

实际上,随着返深人员的陆续增多,近期深圳企业申请复工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市场上口罩的需求量或将进一步增加。南都记者获悉,目前部分街道受理的企业复工申请数量甚为庞大。而根据官方通告,目前深圳复产复工企业实施报备制度,而在企业复产复工的多项条件中,除了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等要求外,包括口罩、消毒水等防控物资到位也是企业复产复工的条件之一。

根据官方通告要求,目前深圳全市各类企业复产复工,要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在开工前须提前向所在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备,其中报备实行分级管理,员工人数300人以上(含300)的企业,向所在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备案,员工人数300人以下的企业,向所在街道疫情防控领导机构报备。

南都记者从多个街道办了解数据显示,目前申请复工的企业数量不少,比如清水河街道办收到172家企业的复工报备,不过目前均未批准,其中在街道办驳回后有57家企业同意延期复工,27家企业则坚持复工,其他企业暂无明确回复。而在深圳企业核心聚集区之一的粤海街道办,辖区商事主体超过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千家,目前南都记者获悉,到2月8日,粤海街道办街道已收到6800多家企业复产复工的有效申报。

前述清水河街道办相关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具体来看,坚持复工的企业从事主要的领域是居民服务业、医疗行业、运输行业。目前正在对已提交复工报备的企业调查摸排、督促指导,只有符合深圳市下发的条件的企业才能准许开工。另有街道办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申请复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小场所”等也较多。

粤海街道办相关人员向南都记者透露,粤海街道在南山区率先推出园区、企业防控指引等(共13条指引),专门成立疫情防控企业服务组,“近期街道收到企业复工申请较多,通过邮件发送的资料,有的信息缺失导致资料审批无法通过;有的企业尽管提交了复工申请,但是并未准备2月10日复工,一线工作人员去核查时会’扑空’;有的企业再核查时发现’四个到位’没有全做到,核查人员会一次性告知,后期再去核查。一般要求企业防控物资准备三日以上的量。”

南都记者 胡可 摄

部分餐饮企业口罩物资紧缺延迟复工

春假期间期间,不少餐饮企业停业,而随着复产复工日期的到临,亦有餐饮企业也开始筹划开工事宜,而口罩等物资无疑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深圳经营特色餐饮的宴慧楚菜舒食从年初一开始停工,暂定2月10日复工,创始人颜彗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口罩库存仅剩百余个,餐厅方也很是发愁,目前只能联系各类卖口罩的渠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

拥有钱塘潮、湘见、钱塘小馆等3个品牌共8家分店的餐饮人李娜表示,不仅仅是口罩,消毒水、酒精、消毒棉片等物资也不够,“在这个阶段,人工、原材料、水电成本已让人透不过气,口罩已经卖到几元,甚至十几元一个,防护用品又是一笔巨大开销。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压力实在太大了。”

李娜表示,目前所有餐厅有几百员工,可是市面上没有一个固定可靠的渠道去购买,“曾经有个经理转了钱给对方买口罩,对方收到钱就跑了,这种时候很容易出这种乱子。”目前,因为一系列防护用品不能到位,李娜表示所有店铺将延迟开店时间,具体何时复工要视情况而定。

大众熟知的乐凯撒比萨,目前全线132家店铺照常营业,一线工作人员千余人,目前口罩也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在所有供应商没有货的情况下,采购同事利用榴莲进口资源,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各地寻找供应商,最终结果也毫不乐观,”乐凯撒比萨创始人陈宁透露。

陈宁表示,公司采购人员甚至还曾根据网上流传着“全国各省市口罩生产商联系方式“挨个打电话,但效果不理想。“我们需要批量采购,这更是难上加难,”陈宁说,目前公司不计成本,高价购买,同时运用人海战术,店经理、比萨教练、区域长等等通力合作,从5盒、1200个、20000个慢慢买回来,为此公司特别成立战时战略物资小组,“刚刚收集到2万个口罩,可是在一线也顶多用到一周时间,接下来,只能继续想办法。”

对于购物中心以及各商业体而言,口罩以及其他防护用品的存量也是维持运营的最重要环节。益田假日广场方面表示,口罩成为现在的硬通货,他们在疫情爆发初期集中采购了一批供一线保洁、商管、店员使用,另外,还拨出一部分供消费者在线上选购。但“目前口罩已经被抢购空了”,相关负责人陈小姐告诉南都记者,企业也在寻找合规渠道的优质口罩资源。

另一家商业体深圳万象天地还成立临时采购小组,每天奋战在采购防护用品的前线,相关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年前,消费者尚可在商场内兑换到口罩,可眼下这个兑换已经终止,“万象天地根据内部要求进行空间防控,一线物业安保人员、客服接待人员等每日坚持在岗的百余名员工,均配以全套防护物资,可这个存量目前也仅够维持20天。”据悉,目前该商业体临时采购小组还在面向社会多方寻求正规渠道,希望购买到口罩等物资,提供给在营店铺的店员。

破解

深圳全市口罩企业均复工 工业富联导入口罩生产线

如何破解口罩荒?公开信息显示,此前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忠在回应口罩等紧缺问题时提及,深圳医用口罩绝大多数是由外地来供应的,本市具备医用口罩生产资质的企业只有五家,其中仅一家企业生产基地在深圳,在年二十九就通知了工厂召集工人返工,另外也安排部分厂恢复产能,以及停产的恢复生产等等。当时在发布会上,李忠还表示,深圳采取了扩大海外进口采购的渠道,以及通过深圳一些贸易公司,拥有全球供应链的公司去寻找货源等。

据了解,为缓解深圳口罩供应紧张问题,目前深圳全市口罩企业均已复工,富士康旗下工业富联在龙华园区也导入口罩生产线,并5日顺利实现试产,富士康方面公开透露数据显示,相关产能预计在2月底可达到200万只。

2月8日深圳发布的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措施中,首条即是强化对抗击疫情重点单位的服务,包括加快审批生产防控疫情所需物资的新项目,鼓励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扩大技术改造投资,以及建立防疫物资临时收储制度,鼓励相关企业开足马力组织生产,疫情期间生产的防疫物资,在疫情结束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储备等。而随着若干措施的出台,深圳本地口罩产能或有望进一步增加。

统筹:南都记者 徐全盛

采写:见习记者王鹏钧 记者 徐异菲 伍曼娜 谢萌 谢粤蕾 徐全盛

摄影:南都记者 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