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0

评论

3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下颌伸出地包天!歼-7魔改性能提升,却败于后辈之手

歼-7是一代名机,由于一直保持米格21-F-13的优良气动外形,因此格斗能力比米格21后来的改型要强。但歼-7的雷达测距器装在头部进气道内的头锥内,天生就受到进气道遮挡,探测距离才20千米,方位角很小,极大限制了歼-7的作战性能。那么歼-7就装不了大雷达了吗?下颌式进气道给了成飞一条新路,设计出了歼-7FS验证机。
图片
下颌进气这种设计其实在1947年10月1日首飞的F-86D身上就出现了,后来在F-8十字军战士和A-7海盗上发扬光大。为了腾出雷达安装空间,机头进气口的位置向下移动,进气口上唇位置安装雷达,因此变成下颌式进气口,这样能够得到最佳的机身迎风面,降低阻力,总体上利大于弊。
F-86D战斗机
图片
美国海军F-8十字军战士战斗机
成飞为歼-7FS(S指试验)选择下颌进气还有一个难于启齿的理由,由于完全是成飞等9个单位自筹资金,那么改装就必须省之又省,改动越小越好,下颌式进气道前缘前伸,加装了一块隔板(可能是为了加强进气道强度),只改造了前机身第1框至11框之间的一段,改装后只少量增加了机头截面积,还获得了较大的机头雷达尺寸,简直是完美改造,其他保持歼-7的设计。成飞干脆直接在自用的139号歼7II机身上改造,突出了短平快的特点。
图片
红白条纹涂装的早期歼-7FS由钱学林驾驶在1998年6月8日首飞成功,安装了一台推力8吨的涡喷-13FIIS型发动机,拆掉了机炮,还改进了交流电系统、视频记录系统、飞行参数记录系统、雷达冷却系统、GPS导航系统。这时的歼-7FS还使用老式三角翼,起降、格斗性能不佳。后来成飞干脆给他移植了歼七E系列的双三角翼和整体圆弧风挡,加高了垂尾,换用黄绿迷彩涂装,2003年完成了全部试飞科目。整个制造和改进仅用时22个月,还使用了CAD/CAM技术,用计算机网络直接传输给制造部门,提高了效率。歼-7FS最大爬升率从歼-7的139米/秒增加到199.8米/秒;在5000米高度,从0.6马赫加速到1马赫的时间由35秒减少到28.7秒;起飞滑跑距离也缩短了200米等。
图片
图片
歼-7FS到底获得了多大的机头雷达罩呢?想当年以色列推出的米格21后期型的枪骑兵改装方案中,其扩大的雷达天线口径才400mm,这已经使后期型飞行性能下降很大了,而歼-7FS的改造获得了600mm的雷达口径,比起原来的歼-7是巨大的进步!要知道重新设计的枭龙雷达罩口径也就600mm!机头的雷达罩较短粗,呈现出奇特的缩小尖锥形,空速管安装在雷达罩的头部。机载雷达选用了以色列的EL/M2032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探测距离60公里,能同时跟踪8个空中目标具备中距拦射能力,后来歼-7FS下马后还作为枭龙的雷达验证机试飞,也证明其口径之大。早期的139号机采用绿色雷达罩,后期则采用黑色雷达罩,其实玻璃钢雷达罩本身没换,而是涂料换了。我国之前雷达罩的颜色是抗雨蚀涂层的绿色漆。后来我国研制出了黑色的石墨导电抗静电涂层,就出现了从绿头到黑头的转变。
图片
EL/M2032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
图片
当然歼-7FS还是有不少缺陷,比如前掠进气口反而降低了大迎角进气效率,高速时有震颤,超音速阻力增加较多,速度下降等(1.8M)。也许是中国空军穷怕了的思想作祟,总想着高低搭配,在国内当时自研的歼十作为高端机的情况下,继续魔改歼-7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途径了,因此催生出了歼-7FS。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当空军接触到丰满长腿美眉苏-27后,歼十反而变成了中端机,由此导致平胸短腿近视眼的歼-7系列彻底失宠。其实歼-7FS本身改装难度并不大,主要是发动机问题,EL/M2032雷达95年以色列就给我们推荐过,假如歼-7FS能在92-95年就研制成功,可能未来就会好走不少。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世上不如意十之八九啊!
图片
给了歼-7FS最致命一击的还是枭龙战斗机。在歼-7FS刚完成试飞的2003年,枭龙战斗机01号机首飞成功,拥有3代机潜力的枭龙作战能力自然是2代改的歼-7FS比不了的。歼-7FS以及之后的歼-7MF都只有黯然下马的命运,反倒是在歼-7E身上继续小改的歼-7G一直生产到了2006年。被养刁了胃口的空军再也看不上这种轻型机了,仅为了保持空军编制以利于替换新机而已。
图片
其实笔者认为,成飞如果能够把歼-7FS进行下去,可能在新世纪最初10年内依然会有比较好的销售业绩。枭龙是好用,可那些周边并没有大威胁的穷国能下决心去买那么贵的机型?君不见现在非洲不还是2代机遍地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歼-7FS这一方案,一方面可以直接出卖新机(当年新机才800万美元,主要贵在雷达上),一方面可以像中国改装59那样推出我军现役2手机外贸改造套餐,花比较少的钱获得大雷达,还不用动原有的歼-7后勤体系,岂不妙哉?
图片
图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