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云先生为您揭开濒临失传的江湖隐语——徽宗语的神秘面纱

图片
最近,《话说天津卫》节目播出了高景云先生版的《学外语》,令许多听友粉丝纷纷叫好!这让我们联想到多年前节目里高景云先生的一段讲述,很多年轻听友,就是因为这段讲述认识了高景云先生,爱上了“高派”讲述,从而成为高景云先生的“死忠粉”。这段内容可以说是“高派”讲述登峰造极的代表作品,艺术特色鲜明,语言手法运用自如,举重若轻。思维清晰、逻辑缜密。令人百听不厌!我们把这段讲述整理成文字并配以讲述视频,以飨广大“高派”语言艺术的追随者……
图片
高景云
1931年生人,幼居小白楼,入学工商附中,后继续就读工商大学(津沽大学)
博闻强记,学养深厚,受天津乡土文化浸润,有着幽默、细腻的讲述风格,深受广大听友尊敬喜爱;
受家庭影响,自幼入天主教耶稣会,师承多位知名学者。经历坎坷,颇具传奇色彩。现为天津西开教堂神职。
“1
教科书式教学“徽宗语”
提到徽宗语啊,我小时候上学时候,我倒是学过。我们那个时候啊,三、四十年代,尤其是初中的学生,不能说流行,因为并不普及,不是所有人都会,很少数的学生会这个。我呢,从小对于语言类的这个游戏我非常感兴趣儿,所以有意识地我就跟他们接近,听!后来时间不长,我也就会说了。
这种东西,我们那时候不叫“徽宗语”,叫“惠中语(音)”,天津口音。干嘛呢?就是不让别人听明白,但是又不能公开地大庭广众当中说这个,就是一种好奇。当然啦,据说是宋徽宗发明的这个事,可考不可考?我也没研究过,但是我知道主要是盲人当中使用。到后期,很长一段时期以后了,在河北省有一个地区,用这个用得比较普遍,普遍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啊。也是一部分人会,哪呢?就是邢台附近,这块儿的人会。但是年龄我估计都是在我这个年龄左右,都得在八十岁以上,你想我都六十年没说这个了,连听我都没听人说过,没遇到会的。幸好我还会,所以我把它介绍一下子吧!
这个就是根据汉字的发音,汉字发音它不有声母和韵母么,利用这个声母和韵母,分别都给它加上辅音,等于一个汉字,它原本是一字一音一意的,它这个一“反切”呢,等于就变成一个字发两个音了。具体说一下吧,你比方说:大。本来是由这个声母d和韵母a拼出来的,他把d和a都加上音了,它变成了什么呢?念成:逮尬。d加上韵母ai,a加上了声母g,逮尬—大。诶!它这么来的。这样说当然它时间就延长了,延长增加一倍了。
图片
图片
图 | 赵元任《反切语八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第2本第三分册(1931)
因为中国的古代字典啊,工具书,它没有标注字音的字母,包括民国早期的:(注音符号)ㄅ、ㄆ、ㄇ、ㄈ……以及咱们现在用的这个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a、b、c、d……这些个过去它没有,那古代的字典怎么注音呢?它就是用这个“反切”,用两个汉字发音反切一个字,(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形成新的那个字的音。
所以根据这个又发明了这个“徽宗语”。像:你、我、他。我,就用“外果”。他,用“胎嘎”,这不很简单嘛,但听起来就变成两个音了。你,聂gi。桌子:拽郭子。椅子:叶gi子。凳子:逮更子。门:买哏。窗户:揣光怀顾。房子:fai杠子。钱:且gian……这都是单词啊。
我下边啊,我就编那么几句对话,听起来可就有点费劲了。这对话内容,编一个小情节吧,我先说一个用正常的发音,是这样的:
甲:来啦?上哪去?
乙:去北边!
甲:去北边干嘛?
乙:去北边找个朋友!
甲:找朋友干嘛?
乙:吃饭去!
甲:谁花钱?
乙:当然是我了!
甲:够大方的!
乙:那当然了!
这是两个人对话啊,我现在用这个“惠中语”把这个都翻译过来啊,我说一句翻译一句啊,最后一块说。
甲:来啦?惠中语:攋gai啦
上哪去? 晒杠 耐嘎 且gv
乙:去北边! 曲gv 败给 别gian儿
甲:去北边干嘛? 曲gv 败给 别gian儿 改干 买嘎
乙:去北边找个朋友! 曲gv 败给 别gian儿 斋搞 拍更 叶giu
甲:找朋友干嘛? 斋搞 拍更 叶giu 改干 买嘎
乙:吃饭去! 拆gi fai干 去
甲:谁花钱?shei 给 fai瓜 且gian
乙:当然是我了!逮刚 rai gan 筛gi 外果 了
甲:够大方的! 改够 逮尬 fai杠 的
乙:那当然了! 奶尬 逮刚 rai gan 了
我这是一句一句的,我整个都连下来,听着可就有点费劲啦!我再来一遍啊!从头说啊,还这内容啊!连起来,这跟说相声那意思一样(注:建议对照高景云先生讲述音频,边听边理解)。
甲:攋gai啦 晒杠 耐嘎 且gv
乙:曲gv 败给 别gian儿
甲:曲gv 败给 别gian儿 改干 买嘎
乙:曲gv 败给 别gian儿 斋搞 拍更 叶giu
甲:斋搞 拍更 叶giu 改干 买嘎
乙:拆gi fai干 去
甲:shei 给 fai瓜 且gian
乙:逮刚 rai gan 筛gi 外果 了
甲:改够 逮尬 fai杠 的
乙:奶尬 逮刚 rai gan 了
这是整个的……呵呵……盲人啊因为眼睛不方便啊,他不知道傍边周围都有谁,而且他这个人群的行业呢,过去以算命为主,所以他两个盲人一听敲那个小堂锣儿,他就知道是老张是老李走来了,俩人对上面了,你今天挣多少钱啊?……这都不能让旁人听见,他不知道旁边是谁啊!所以他们就用这种语言对话,他们是利用这种语言(掩藏说话的内容)。
图片
图片
我们学生学这个,纯粹是为了好奇,但是也很少在公开场合用这种语言对话,除非特殊情况,人数不太多,有些隐秘的事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情况下,我们用这个对话,不多啊!这并不是很普遍的,并不流行这个,这就是大体的“惠中语”吧。
“2
这些江湖隐语——你听过吗?
还有,这个“切”的方法,各地都不一样,因为各地的口音它不一样,这里面有规律没有呢?是有规律的,但不是一种规律。熟能生巧,毕竟它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当然,我们学这个比学外语还是方便一点,因为它基音是咱们的母语,是汉语。
说宋徽宗让胡人掳去了,掳去以后呢,同着胡人讲话,他有自己人啊,他怎么沟通呢?所以就发明了这种“徽宗语”,这是一种说法啊……
图片
图 |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宋徽宗与宋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史称“靖康之耻”。
说到这个胡人,咱现在留下一些语言,比如:胡闹,胡说!都加个“胡”字,这就是根据那个时代背景,沿革到现在口语中,我们留下了。这个胡字当然说是有点贬义的意思了,是不是!但是也有中性的,你比如:胡琴。天津话叫“胡琴儿”胡琴就是从他那边来的琴。吃的东西:胡萝卜,也是从胡人那边来。还有吃的东西:胡椒。实际胡椒呢,还不是打他北边来的,是从印度跟东南亚那边来的,因为都是从外国来的,所以大伙一看,行啊,就叫“胡椒”吧。
这些个说法跟咱们清朝晚期到民国时期说的一些话很相似,你比方说,吃的葱头,叫“洋葱”,火柴叫“洋火”,也叫“洋取灯儿”,坐的胶皮车叫“洋车”,敲的鼓,吹的外国喇叭叫“洋鼓洋号”,学生叫“洋学生”,学生上外国留学去不叫留学叫“留洋”,还有“洋娃娃”,现在叫“芭比”……
这都是在语言当中遗留下来的一些痕迹。我小的时候对这些个,尤其语言类的项目,非常感兴趣儿。什么中国的、外国的、各行各业、五行八作我都耐听。好这个他就容易记住,什么各类的行话啊,还有那个“春典”,叫作“齐春把典”,不是“七春八典”,怎么叫“齐春”呢?他有“齐春”有“半春”,这就是江湖上的隐语:“你有齐春你有半春?”就是你有全套儿的还是半套儿啊?是这意思!这是据我了解啊,内行咱再说内行话,我这说的都是外行话。
不但是说相声的用,江湖上很普遍,当然,他有些细微的差别,根据各个行业不同,走镖的这个,他跟文艺界,还有这个黑道儿找钱儿的人们他们都不大一样。你比如说吧,阴天了,阴天不云彩都满了吗,他怎么说阴天呢?他叫“茬棚”。“茬”就是天津话“茬住了”。棚就是天,天上都让云彩给茬住了,叫“茬棚”,这是阴天。死了,叫“土典”了,这多好啊,土典了,这多标准啊!头儿叫“瓢把子”。女的叫“果实”。看看叫“把呵”。张寿臣的相声里不有么,《偷斧子》里头有:顺着我的手把呵……把呵是看。“椽儿”就是眼神、脑子。椽儿快,就是眼神快、脑子快;椽儿亮,就是聪明,懂点事儿,别糊里糊涂的。撇杵儿,就是花钱。圆黏儿,就是拢人儿的意思。这就是撂地的啦!散黏儿,散黏儿是嘛呢?观众都散了,躲开!都躲开点儿……
还有“三字语”了,这都上不得台盘的这个玩意儿,因为我呀,爱跟各路豪杰接触,所以说跟他们搭搁,没事就听,日子长了,耳熏目染,一天一句半句的,长了我也就会了,这么着。三字语是嘛?就是由成语前三个字,衬托最后一个字,你比如说,咱戴这个帽子:我那帽子哪去了?他不说帽子,我那郎才女呢?成语不是有郎才女貌那么个词儿么!他用这三个字隐喻最后那个字儿。实际这些东西,解放前呐,河东地道外,这些地方的那些人们,都会这些东西。因为那边有“黑旗队”所以附带这个徽宗语啊,我再把这些聊那么几句……
视频 | 高景云先生揭秘“江湖隐语”——徽宗语(点击视频放大观看)(郭文杰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