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夙叶
金秋九月开学季,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始。尤其是对于刚刚踏入大学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开启了人生的另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在众多高校为新生们精心准备的开学典礼中,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徐江荣的致辞火上了微博热搜。他在致辞中提到,网络游戏是最大的校园毒品,每年被取消学籍的同学90%因为游戏,100%不值得同情。
徐校长的讲话揭开了大学生沉迷游戏的面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上网玩游戏的孩子很多,年龄跨度很大。在《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我国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高达62.9%。
网络游戏已经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之中,如若沉迷之中,毁掉的不只是学业,甚至是孩子的整个人生。
孩子沉迷游戏毁掉的不只是学业
前些天,在人民网上看到了一个让人心痛的新闻。在浙江永康,一名14岁的男孩沉迷游戏被父母训斥后,竟然拿刀威胁父母。无奈之下,父母报警求助。
没想到警察到达现场后,男孩不但不认错,态度还极为嚣张。冲民警叫嚣“来打我啊”、“来教我啊”,民警劝说无效后,将男孩反手压制住,对孩子进行了全程高能的劝解。
“讲话要听劝,尤其是对父母,首先第一个要尊重父母。父母学校老师保护着你,真到社会上你早被人打成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了,到社会上你连哭的力气、哭的资本都没有。
你现在还小,不要以为你识几个字,认识几个朋友,看过几个电视懂法律了,不要用你的无知,挑战法律的底线。”
孩子因为游戏与父母产生冲突,让父母崩溃的事情不是个例。
8月10日在浙江金华,一男孩因玩手机游戏不服管教,报警称自己被父亲打了,让警察抓父亲。
9月份,九龙坡周女士的儿子因打游戏,一年多的时间充值17万元。而这些钱是他们用来还房贷的钱,为此,周女士不得不把房子卖掉。
当孩子沉迷游戏的时候,他感受不到父母的苦心,只觉得管教自己的人厌烦唠叨;看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随意挥霍,只为了获得游戏中的快感。正如有人所说,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精神鸦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沉迷游戏的本质是孩子缺乏自控力
游戏成瘾对人的伤害毋庸置疑,但在徐校长致辞热搜的评论区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也喜欢玩游戏,但每天会控制自己的游戏时间,不会让它影响到学业。并且,玩游戏也是自己释放压力、调节心情的好方式。游戏会毁掉学业,这个锅游戏不背。
说到底还是自控能力,什么都是两面性的,自己管不住自己最可怕。
网友所言并不是没有道理,回顾过去,我们会发现每个时代都有让人沉迷的事物。武侠小说、流行音乐、电视节目都曾被人称之为“毁掉下一代”的罪魁祸首。
在生活和学习中,充满诱惑的事物一直存在,我们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人们面对诱惑的态度。
因此,我们需要解决的不是让游戏消失,而是“沉迷”。凡事都须有度,让学生取消学籍、荒废学业的不是游戏,而是这些学生自身缺乏自控力。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利在《自控力》一书中,这样定义自控力:所谓自控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
当一个人缺乏自控力的时候,大多只关注自己当下的感受,会更加容易沉迷于能够短时间获得愉悦感的东西。面对生活中的诱惑,他会不断的掉入“瘾”的陷阱,毁掉自己。
拥有自控力的孩子人生有无限可能
曾经看到过湖北武昌高考学霸王希来的故事。他原本非常喜欢玩游戏,但进入高三后,他下定决心不玩手机,为此还拜托妈妈为他代练游戏“保级”。
高度的自控让他说到做到。最终,他高考取得了675分的好成绩,进入了知名的高校继续学习。
无独有偶,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有着极强的自控力。浙江大学团委面向全校征集的“学霸作息表”,一经公布便火速刷屏全网。
看着图中学霸们密密麻麻的日常规划,网友们纷纷点赞。他们把时间精确到每一个时刻,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学业、健身、课外丰富的活动......每一项都在为自己的成长增砖添瓦,而这背后体现的是他们严格的自我管理能力。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智商,而是自控力。青少年阅读专家周璐在《我用阅读教育孩子》中提到,拥有较强自控能力的孩子在竞争中更有优势,能积极、持久、稳定、有序地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目标。
一个拥有较强自控力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处理学习中的困难,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抵御外部的不良诱惑,管控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业。而且研究证明,自控力强的孩子拥有更高的自尊水平,他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个人自我管控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人生的高度。一个自小就懂得提升自己自控力的人,未来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
夙叶,终身写作者,用文字聊聊教育,写写人生,与你一起成长。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