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轰动!国家有任务,你有条件吗?丨香港一日

这是《香港一日》的第1148期

国家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 孙东呼吁符合资格港人参与航天员选拔

7月25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入问天实验舱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于昨日(2日)启动,而且这是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消息一出,香港全城轰动,香港人心心念念许久的“太空梦”,终于有机会实现了!

那么,什么是载荷专家?

简单来说,载荷专家就是到太空去进行各项专门科学实验和探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并非职业的航天员,是担负重要综合航天实验的专家。有效载荷专家是搭乘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开展科学技术活动的专业或非专业人员,一般都是职业科学家或工程师。

《火星救援》剧照,马特·达蒙饰演的植物学家在火星上种土豆

相信不少人曾经看过电影《火星救援》,其中演员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马克·沃特尼在滞留火星、等待救援期间,通过自制肥料改造火星土壤,成功种植出土豆获得食物供给。这一电影情节令人印象深刻。而载荷专家的工作,恰恰与上述科幻电影的情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听起来就非常酷!

而以前我们的航天员基本都是职业航天员,要求身体素质够硬,仅仅从内地特定单位中招募适合的人选,因此香港人一直没有机会登上航天飞船。但是从第三批飞行员选拔开始,航天需求不再是开飞船,还要搞研究,于是选拔范围也扩大了,增加了非职业航天员的岗位,包括“任务专家”(随船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科学家航天员)。

因此,本次面向港澳地区招募航天员,可以说让全体香港人都看到了“太空梦”实现的可能,也难怪许多热爱航天的香港人都十分激动。

香港特区政府则表示,初选程序招募期为10月6日起至27日。然而,如此“梦幻般”的工作自然也对人选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具体的资格和条件如下:

(1)必须是香港永久居民且为中国籍公民;本人与家庭主要成员应热爱祖国、拥护“一国两制”方针、遵守国家宪法及香港基本法、无犯罪记录,并支持载人航天事业。

(2)年龄为30至45岁;男性身高为162至175厘米、女性为160至175厘米。

(3)婚姻及生育状况不限;

(4)必须身体及心理健康,没有会影响飞行的过敏史及家族病史;

(5)两眼裸眼视力均不低于0.1,矫正后视力不低于0.8,无色盲;

(6)须拥有相关专业领域的博士学位,包括生物学、医学、心理学、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天文学等;

(7)从事相关专业经验时间不少于三年;

(8)中英文综合应用能力较强,普通话较好。

相信读者们也发现,有关人选的初选条件就已经够严格了,再考虑到总共只招两名载荷专家,简直是万里挑一、大浪淘沙式的选拔。例如,关于身高的条件,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而这是因为太空舱的空间是有限的,太高或太重的航天员,可能会造成更多负担和成本,而太矮可能会影响到任务的顺利开展。

同时,载荷专家还对学历有着很高的要求,博士学历是底线。要知道,国家选拔航天员的时候,虽然基本也是硕博的学历,但还不至于到这一程度。这也说明载荷专家所需要开展的任务之艰难,以及对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之高。

就连具体负责本次选拔工作的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今天(3日)接受采访时也说,虽然本次选拔竞争激烈,但只要香港推荐足够数量候选人,仍有机会入围。

孙东今日傍晚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丘倩怡专访时也表示,虽然香港从事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可能有3万名左右,但是真正符合资格的人恐怕并不多。他还打趣地说,自己读完博士后视力已经不行了,选拔条件里对视力的要求就已经把他淘汰出局了。

不过,他在早些时候也呼吁合资格人士参与初选,表示特区政府会将所有合资格人士都推荐给国家,相信如果香港能有一人成功入围,全体香港市民将感到无比荣幸。

本次在香港选拔航天员,实际上也是对香港航天产业科研能力的认可。孙东称,多年来香港在科创领域取得不错成绩,也诞生了一批从事科学研究的顶尖人才。他提到,香港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不小的突破,香港的科研团队近年来也参与到不少国家的航天工作之中,这也为今天奠定了基础。

例如,2020年,香港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了一套关键采样仪器,并且成功应用在了嫦娥五号身上,帮助它完成了月壤的自动化采集工作。再如2021年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有两支香港科研团队参与其中,同样也是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香港在航天科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他希望,借本次机会促进香港STEM教育及相关科研发展,并将香港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与香港再工业化及建立国际创科中心结合。他预计,当香港的科技及航天产业更成熟,日后有可能在香港选拔航天工程师。

李家超:粤港合作紧密 将继续与粤合作共建大湾区

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今日(3日)下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暨第十一届会董就职礼”。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致辞时表示,香港必定会把握机遇,继续与广东省加强合作,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大湾区建设,为两地民众拓展机会,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李家超提及在香港第五波疫情期间,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动员数千名志愿者,参与包装和派发特区政府“防疫服务包”。特区政府在9月推出“共创明‘Teen’计划”,也得到香港广东社团总会积极响应,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已经为计划招募了超过100位义务师友。

李家超强调,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一直支持特区政府施政,充分发挥爱国爱港精神,是建设香港的重要力量。

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瑞军以视频方式进行致辞,肯定香港广东社团总会的工作,希望总会可以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重要讲话的精神,高举爱国爱港旗帜,做“一国两制”方针的捍卫者,做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的忠实支持者。

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主席龚俊龙表示,香港迎来新气象,为总会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及机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将会继续发挥民间力量,切实排解民生忧难,积极参与18区社区治理。

港大研究:入院初期服新冠口服药可降低死亡率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截至今日(3日)零时,香港过去一日新增3529宗确诊个案,包括3186宗本地确诊个案及343宗输入个案。本地确诊个案当中,858宗为核酸检测确诊个案,2328宗为快测阳性个案。

而香港大学医学院最新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的轻度至中度患者,使用两款口服抗病毒药物后,死亡率有所降低。

研究团队分析了今年2月26日至4月26日期间,香港已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病人数据。在大约40700名患者中,团队选出适合服用口服抗病毒药的病人参加研究,将病人分为两个不同的组,服用莫努匹韦(Molnupiravir)的病人及对照组病人;另一组则为服用帕昔洛韦(Paxlovid)的病人及相关对照组病人。

研究结果显示,轻度至中度新冠患者,在患病初期使用莫努匹韦(Molnupiravir)及帕昔洛韦(Paxlovid),分别能降低大约50%和66%的死亡风险,不过,中度至重度住院患者,使用莫努匹韦(Molnupiravir)后,并没有显著的临床效用。

团队总结道,这项针对初期不需要氧气治疗的新冠住院病人的研究,揭示在奥密克戎BA.2毒株流行期间,若患者尽早使用口服抗病毒药,可以显著减低死亡风险,也能更快减少病毒载量,证明了服用这些药物的效用。

涉“私了”律师,3人认罪

2020年5月有黑暴分子响应号召发起非法游行,反对香港国安法及《国歌法》。香港一名律师陈子迁在铜锣湾街头因不满堵路及破坏的行为,在现场谴责暴徒,结果被暴徒“私了”打伤。香港警方事后根据监控片段,拘捕了4名男子,以暴动和蓄意伤人罪控告他们。

经认罪协商后,其中3名被告今早(3日)在香港区域法院承认一项非法集结和一项蓄意伤人罪。法庭押后至本月18日进行判刑,期间3人继续获准保释候判。剩下一名32岁男货车司机则否认暴动及蓄意伤人罪,需进行审讯。

香港区域法院 图源:香港电台

据《香港商报》报道,被告依次为32岁货车司机唐健帮、27岁誉韦仑、25岁无业的郑学洺及17岁王浩云,4人同被控一项暴动及一项有意图伤人罪,指他们于2020年5月24日,在铜锣湾礼顿道及加路连山道一带参与暴动,意图使陈子迁身体受严重伤害而非法及恶意伤害他。

誉韦仑另被控一项管有攻击性武器或适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于2020年6月30日,在柴湾翠湾邨一单位管有一支伸缩棍,意图将其作任何非法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