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十年】太和街道:十年结硕果 扬帆再起航

十年来,太和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聚焦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平安建设、城市建管、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先后荣获云南省文明单位、昆明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昆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

过去十年,太和街道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抓招商、推项目、促转型,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形势稳中向好。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107.61亿元,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累计68.86亿元,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累计175.91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276.73亿元,截至目前,拥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12户,企业数排名区属8个街道首位。楼宇经济释放活力。通过开展“二十项服务进楼宇”、开发“招商引资小程序”、建立楼宇会客厅等方式,把服务和窗口前移,逐步形成持续发展、亲商安商的楼宇环境。截至目前,保有重点楼宇10幢,红塔大厦被认定为2021年亿元级税收楼宇,证券大厦、摩尔大厦均被认定为2021年千万元税收楼宇,世博大厦被连续认定为2019、2020年税收千万元楼宇,东航投资大厦被连续认定为2019、2020、2021年千万元税收楼宇,并于2021年成功申报认定为“昆明市甲级写字楼”,是官渡区首幢也是唯一市级甲级写字楼。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过去十年,太和街道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更加完善。辖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提供有效就业岗位3万余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8%以下;发放低保金422万元,低保人数逐年减少;在全区率先探索社会化服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发放高龄补贴294.74万元、惠及2.36万人次;建立太和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成立昆明市首家街道科普联盟,调动辖区科技企业、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形成“共联共创共融”工作机制;成功创建7个国家、省、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开展科普活动480余次,营造更加浓厚的“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入园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配合完成南站小学等3所学校原址重建,面积2.43万平方米,2所学校即将完成重建并投入使用。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全区率先探索开展“基层公共文化项目化管理”试点,成功举办11届社区文化节、邻里节,打响“和润太和”、“太和云”、“品味太和”等文化品牌;建成街道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社区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个,总使用面积5000余平方米,十年增长65%;建成非遗传承教育基地、非遗工作室6个,红星书屋、新型文化空间、文化广场等66个,组建群众文艺团队48个,文化工作落地开花。以盘龙江沿线重点,打造江畔健身路径、景观绿化、文化长廊、夜景亮化等休闲项目,提升“15分钟体育生活圈”品质,形成具有太和特色的沿江健身休闲文化。卫健工作成效显著。全面提升街道人居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生活,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环境卫生大扫除。创新疫情防控“1+3+8+N+5+X”工作法,制定居民小区疫情防控执勤点“五有标准”,全面做好居民小区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多措并举保障新冠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累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7.15万人,完成率120.37%,超额完成接种任务。启用太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医疗资源更加均衡。

平安建设再创新佳绩

过去十年,太和街道始终以提升治理效能、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大力推进平安太和建设,安全社会环境有效构建。“15711”解锁“平安密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全面推进智慧安防建设,并接入公安平台,切实发挥作用;运用“一个核心、五张安全网、七个有效遏制、一体化运行综治中心、一个提升”的“15711”工作方法,通过排查+化解、防控+整治、智防+联防、接访+服务、法宣+教育“五项服务”,交上一份暖心的平安答卷。先后获评“2015年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无邪教示范街道”,2020年、2021年“先进平安街道”。“1+8+N”筑牢“安全屏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坚持学习宣传、全面排查、隐患整治、应急救援,搭建“1个街道+8个社区+N支应急救援队伍”工作体系,紧扣人员、场地、制度、设备4个重点,率先组建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社区、企业单位半专业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配齐老旧小区微型消防站及灭火器材,确保在安全生产、防汛救灾等突发情况发生时,拉得出、用得上。2019年获评昆明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城市建管取得新成效

过去十年,太和街道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精建细管优配套,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建管并重提品质。融入“滇越铁路”主题元素,建成塘子巷小游园等一批群众家门口休闲空间;全面推进宋旗营66栋国有土地民房拆迁,持续推进太和1903等重点项目,加速打造“都市时尚消费区”。围绕“建组织、强网格,抓宣传、解民惑,问民需、集民智,促整合、聚力量,留记忆、换新颜,并建管、重长效”的工作思路,统筹谋划、分类施策,完成老旧小区提升改造38个院落、128栋建筑,总量31.5万平方米,物资大院老旧小区改造典型经验被列入住建部全国推广案例。强化管理激活力。率先探索“网片楼户”工作模式,并结合现行要求,细化61个四级网格、387个五级网格,搭建网格长+党员+五员+X“1+1+5+X”的党员中心户+网格化治理模式,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市容环境整治、占道经营、门前三包等工作任务,形成全面掌握实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压紧压实河(湖)长制责任,统筹做好排水管网排查、淹积水点、河道管理等,盘龙江、明通河、金汁河水质全面达标。利用“书记吹哨”、居民点单等方式解决群众难题,破解社区工作人员不足、资源有限的瓶颈,提高社区治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

过去十年,太和街道始终聚焦抓改革,大胆创新、主动探索,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问题,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创建区域化党群联盟,实现共建共享新格局。2017年成立全省首家区域化党建联盟和社区“大党委”,以区域化党建为基础,先后成立区域化妇女联合会、归国华侨联合会、区域化团建联盟、区域化工会联合体和科普联盟,在全省率先探索基层群团组织改革,党建服务群众内容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加广泛。探索“一核五治多维”,创新引领社会治理。打造“和谐党建”一项党建主题系统工作,开展自治、共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将党务、廉政、文化、政法、统战、群团、社会组织全面融合,新模式引领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推动“三官一师一员”进社区,打出矛盾纠纷化解“组合拳”。依托“网片楼户”联系机制,建立民情、舆情收集调处机制,开展检察官、法官、警官、公益律师、人民调解员进社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建设社区发展治理创享中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作用,全市首家建立“社区发展治理创享中心”街道级枢纽平台,整合街道社工站资源,打造“一中心一站点”模式,推动街道基层治理精准化、社区建设精致化、为民服务精细化。

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过去十年,太和街道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政治保障坚实有力。组织基础全面夯实。顺利完成历次社区“两委”换届,逐步实现“一肩挑”、队伍年轻化;接收国企退休党员2500余名,组建41个居民小区党支部、覆盖408个小区、实现应建尽建;以和平路社区为试点成立红邻党支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乐居街坊荟、组建院落自治委员会,建成北京路等3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规范化示范党支部1个、市级五星级示范党支部3个。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加大全科社工人才培养力度,发挥省级“百名好支书”、市级“名书记”“头雁”作用,实施社区年轻干部培训工程,确保后备力量充足。依托创享中心、社会建设者学院、街道城市基层党支部学院,通过线上+线下、课堂+体验的方式,常态化举办“百姓宣讲团”“大槐树”红色学堂和红色邮票展览,培训党员1万余人、居民骨干100余名,培育“自组织”18支。工作作风全面转变。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围绕生态环保、疫情防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实行“周督查、月汇总、季通报”常态化督查和重点督办,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

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方显担当。太和街道将紧紧围绕建城市、兴产业、利民生、强党建、促跨越,找准赛道闯新路,扬帆起航再出发,为全区各项工作在昆明市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贡献太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虞杨,太和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