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市巡礼|15地市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纵横谈

公共安全是社会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的重要体现,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公共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是涉及各行业各领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发挥市域优势,将公共安全与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网络安全等“五类风险”整体考量,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扛起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的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日,以“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为主题的第七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办,吉林省通化市协办。研讨班上,49个认领了“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项目的试点地市分四个专题交流发言,内容覆盖生产安全、消防、市政、公路交通、铁路沿线安全、公共卫生等不同领域。与会代表深入交流体会、分享做法,产生了碰撞思想、启迪思路的效果。

  

为了将研讨班成果在社会治理的广阔大地上落地生根,转化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实在成效,转化为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浓厚氛围,《法治日报》记者于会后深入其中15个试点地市,就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做法进行了深度挖掘采访。

吉林通化:

全力打造文明礼让城市交通品牌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通化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受地形地貌影响,市内路窄、弯多、坡陡。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平安畅通出行成为城市管理的最显性需求。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我们把防范交通公共安全风险作为‘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内容,全力打造文明礼让城市交通品牌。”近日,通化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所永吉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规范交通行为“尺度”

“阿姨,现在是红灯,您等一下再过马路……”9月26日7时,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于小洋站在民主路与光明路口,手里不停地挥舞着小红旗。

  

于小洋是中国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职工,他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报名参加志愿服务。

  

“针对山城特点,着力破解路少车多、人车混行等影响平安交通的难题,我们在全省率先推行‘开车不任性、停车不随意、人走斑马线、车让人先行’的交通管理模式。”所永吉说。

  

通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持续开展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8月初,会同市文明办,组织市直机关500余名志愿者,在城区18个重点路口,对行人闯红灯、过街不走斑马线、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等进行劝导,持续巩固文明礼让品牌特色。

提升文明礼让“热度”

“刚才这位听众咨询的关于在农村路段占道晾晒农作物发生交通事故的相关问题,下面我从法律层面为大家解答……”

  

9月8日9时,在通化广播电视台《与法同行》直播间,通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制科科长宋仕玉和主持人正在接听群众的热线电话。

  

宋仕玉在广播电台开展交通安全普法宣传有4年多时间,人们总能在广播里听到他那熟悉的“普法之声”。

  

“我们组织召开文明交通管理誓师大会,开展万名市民签名和文明交通理念‘十进’宣传活动,不断将文明礼让品牌宣传推向高潮。”通化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孙俪艳介绍说,制作微电影《红纸鹤》《斑马线——通化最美乐章》多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采取快闪宣传表演、大喇叭广播站宣讲、以案释法、线上互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社区、学校、广场等地设置宣传画廊,向市民宣传文明礼让。

  

自开展文明交通创建工作以来,通化市宣讲千余场次,播出特别节目300余期,发布公益宣传片100多部。通过系统宣传,将文明交通理念植入市民心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夯实交通基础“硬度”

“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上去了,硬件设施不能落后。”通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车明辉说。

  

通化市投入2.6亿元,修缮30条主次干路,拓宽桥面、新建立交桥。完成道路升级改造,打通部分封闭小区道路,缓解周边主干路通行压力。

  

“为方便市民停车,新建停车场31处、开放临时停车场28处,增加停车泊位3.57万个,最大限度提升文明交通硬件建设。”车明辉说,组织警力对城区交通标识、设置不合理、视认性差、标志和标线不匹配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新增各类交通标志726个,更新人行横道102处,施划交通标线3.4万平方米,除施工道路外,城区交通标志标线规范率70%以上。

彰显交通管理“温度”

8月22日,通化市中小学迎来开学第一天。早上6时,交警支队二道江大队城区中队辅警姜坤准时出现在通钢二小的护学岗上,摆放锥桶、疏导交通,为孩子们上学高峰做准备。

  

通化市持续加强“护学岗”建设,为全市20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选定护校民警,全力保障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每年中高考时,在考场周边增设临时停车泊位,方便家长接送考生,让群众真正体会到执法为民的温度。

  

“对外地车辆不礼让斑马线等轻微违法行为,坚持以教育劝导为主,轻微违法行为一律不处罚。”孙俪艳说,交管部门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民警深入企业了解所需。在开展“一盔一带”工作中,向群众免费赠送安全头盔1350余个。走进乡镇村屯,为农用车辆粘贴夜间行车反光标识,赢得群众好评。

  

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化市交通实现了“文明、和谐、安全、畅通”,文明礼让已经成为通化城市形象品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新疆吐鲁番:

综合施策协调联动

打造道路交通平安样板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2022年9月15日中午,正在G3012线吐和高速公路63公里处巡逻值勤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甘沟中队民警马学伟和同事,发现从远处驶来的一辆货车,司机在下坡路段长时间刹车导致轮胎发热冒烟,十分危险。

  

马学伟立即指挥驾驶员将车辆驶入交警部门在此专设的过水点,通过浇水冷却方式迅速将车辆轮胎温度降了下来,有效预防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据了解,交管部门在坡度落差较大的甘沟路段设立了两处车辆过水点,建立停车场,并派驻民警值守,负责引导车辆进入过水池,对制动系统进行检查、“水浇”冷却刹车,严防长下坡路段车辆侧翻交通事故发生。通过优化治理措施,该路段因刹车失灵、轮胎着火、侧翻等引发的交通事故已从每年2000余起降低至80余起。

  

甘沟路段优化治理取得的成效,正是近年来吐鲁番市贯彻落实市域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高位推动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打造道路交通平安样板的缩影之一。

完善隐患治理机制

下好预防风险“先手棋”

吐鲁番市坚持综合施策、协调联动,不断织密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下好预防风险“先手棋”,实现了连续3年未发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该市市县两级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由政法委书记任主任,细化交通、公安、应急、铁路等11家行业监管部门职责任务,强化属地、部门、社会单元三方联动,形成统筹有力、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同时,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研判机制,定期综合研判,一体推进安全宣传、便民服务、隐患整治。

  

2022年3月27日,吐鲁番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在后期事故处理中,交警部门发现该车辆运营资格证未按要求正常审验,影响了事故妥善处理。针对该起事故暴露出的风险隐患,吐鲁番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立即组织召开专题研判会,研究部署整改措施,及时开展依法整治,立即启动专项清查,全面开展警示教育。

  

为进一步完善隐患治理机制,吐鲁番市坚持治标与治本统筹推进,常态化开展隐患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将隐患治理任务细化到每周、每旬、每月,依托各便民警务服务站整体构建快速反应圈,一旦发生事故,实现警务力量第一时间到达控制现场,交管专业力量随后依法处置。

深化“平安交通”创建

打好预防风险“主动仗”

为避免出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不深入、交通事故频发、事故现场处置不及时等问题,吐鲁番市不断深化“平安交通”创建措施,打好道路交通风险预防“主动仗”。

  

吐鲁番市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全民普法宣讲工作,持续推进“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提升干部群众法治意识、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通过深化网格化管理助力交通平安,吐鲁番市依托全市各网格引导广大市民举报交通违法乱象,在重要路口、重点路段设立交通网格点、交通劝导站。为强化农村道路治理,吐鲁番市将全市乡村道路作为交通安全隐患治理难点堵点,推行乡村公路“路长制”和“两站两员”建设,33个乡镇全部设置交通安全管理站和交通管理员,258个村全部设置交通劝导站和协管员。

优化“两级平台”建设

建好预防风险“智能网”

针对以往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薄弱、方式手段单一、治理效能不高等问题,近年来,吐鲁番市不断优化市县两级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建好防风险“智能网”。

  

市县两级建立道路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实现全网可视化指挥调度,开展网上视频监控巡逻,科学研判道路交通形势,指导路面执勤力量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水平。

 

优化前端智能设施,吐鲁番市整合公安、城建、交通、运输企业等资源,推进全市“两客一危”运输车辆安装4G视频主动安全智能设备、安装交通卡口设备等,实现人力和科技高效联动、精准互补。

  

吐鲁番市还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安交管”服务,全面落地“放管服”改革措施,探索推进交管业务进警务站(室),实现交管业务网上办、自助办、就近办,不断规范优化窗口精细化服务。

  

吐鲁番市委副书记,市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市委政法委书记肖建武介绍说,“当前,交通参与的方式更加复杂化、多元化、精准化,吐鲁番市将进一步加快道路交通安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综合施策协调联动,健全完善隐患治理长效机制,提升智能交管水平,安全、高效、有序地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全力确保广大群众平平安安出行,安安全全回家!”

山西大同:

“三三”工作法筑牢公共安全“生命线”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超 王志堂

山西大同,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煤都”之称。辖区内矿山多,安全生产压力大。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开展以来,我市针对煤矿安全生产隐患问题,全面推行‘三三’工作法,有效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大同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艾凌宇说,全市连续3年实现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特别是2021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首次“归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健全“三个体系”

构建安全风险防控“大格局”

“防范公共安全风险,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大同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刘晋生介绍说,大同着眼压实责任、抓实监管、做实应急,着力建立健全防范公共安全风险工作体系。

  

刘晋生说,过去部门之间存在责任边界模糊、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大同从市级层面制定完善《关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实施意见》,对8个党群部门、35个政府部门、8类生产经营单位以及11个县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安全生产职责作了进一步明确,拧紧责任链条,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同时,针对矿山灾害程度和安全状况不同等问题,将全市59座生产建设煤矿和127家非煤矿山企业,按照安全管理、开采技术条件、灾害程度、生产布局、装备工艺、安全诚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人员素质及生产建设状态等因素,划分为A、B、C、D四类,分类实施差异化监督管理。通过构建分级分类的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

  

“为解决应急救援力量分散、联动不足问题,我们整合全市应急救援资源建立由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统筹协调、19个专项应急指挥部联动配合的‘1+19’应急指挥体系,构建起由1部总体应急预案、55部市级专项应急预案、N部部门应急预案组成的‘1+55+N’应急预案体系,形成资源共享、衔接有序、联动融合的大应急格局。”刘晋生说。

完善“三项机制”

突出安全风险隐患“大扫除”

“某煤矿在搬家过程中出现有害气体异常、顶板破碎等情况,请立即前往处置。”

  

接到命令后,执法人员迅速前往现场核实情况,当场下达了《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责令限期整改,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认真整改。

  

煤矿整改结束后,执法人员再次去往现场对整改情况进行整改复查,下达《复查意见书》,实现安全隐患闭环管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风险隐患排查处置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健全完善排查整治机制、警示通报机制、定期演练机制,从源头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大同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乔来福说。

  

安全生产点多面广。为此,大同在全市开展“五查联动”,即领导带队查、突出重点查、扭住关键查、盯着薄弱查、聘请专家查,推动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常态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排查整改煤矿安全隐患14685条、非煤矿山安全隐患592条,有效防范和遏制了煤矿事故的发生。

建强“三种力量”

培育安全风险防控“大队伍”

安全风险防控,专业性强,必须有专业队伍作为支撑。大同从强化企业领导、专家、应急救援支队三支队伍素能提升着手,补齐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队伍短板。

  

在建强干部队伍上,大同落实带头学、带头抓,市委、市政府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公开课”“大讲堂”“微课堂”“大家谈”以及在线访谈、基层宣讲等活动550余场,参与人数3万余人次。在重要节点,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深入一线检查督导,有效传导压力。

  

“在建强专家队伍上,我们建立19类605名市级应急管理专家库,已派遣专家入企344人次,对企业‘一线人员、一线岗位’累计开展服务1198个工作日。”大同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科长尹若文介绍说,同时还选派73名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专员和109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专员进驻企业,帮助查找隐患、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大同还从市级层面整合各矿山救护队,成立了一支拥有百余名队员的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平时加强集训,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关键时刻能迅速响应。

天津滨海新区:

建智慧交管新平台 打好治防“组合拳”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驰

通讯员 云凤柏 莒海滨

百姓日常出行,关心的是安全;运输企业与司乘人员,在意的是安全;作为交通运输的行业服务与管理者,其关注焦点还是安全。围绕“交通安全”这个核心关键词,天津市滨海新区以破解“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日益饱和的交通容量之间的突出矛盾”为切入点,特别注重在大数据交通服务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为交通安全运行提供了新的参考路径。

一个平台打造智慧大脑

9月末,滨海新区交通管理大数据中心值班员小刘正在利用软件对擅自在禁行区行驶的货车进行统计与分析,其分析结果能第一时间传给在一线执法的民警。这一数据分析对预防核心城区的货车违规穿行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小刘依靠的是智慧交通管理新平台提供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在全面整合滨海新区交管业务数据的基础上,还联通区内相关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20余项数据,其内容涵盖违法、过车、图片、视频、定位、警情、事故、车驾管理、失驾人员、电子警察、交通信号等信息,为数据深度挖掘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之上,经过数据沉淀,数据库系统建立了危化品车辆出行规律分析、驾驶证被吊销仍驾车上路嫌疑车辆规律分析、假牌车辆出行规律分析、套牌车辆出行规律分析、报废车辆出行规律分析、凌晨2时到5时营运大客车出行规律分析、近5年一般事故规律分析共七类模型,大幅提升了违法打击力度精度与执法实效性。

  

“新平台与数据库的建立,首先解决了道路交通行业内、社会面的数据融合与存储的问题,其次解决了数据沉淀后的功能开发问题,既有针对性,又有前瞻性,是符合新区特点的智慧大脑建设模式。”滨海新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福志介绍说。

一个衔接瞄准治防协同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重点车辆进行有效管理,是滨海新区的又一项做法。

  

公安交管部门开发了针对三类重点车辆的精细化管理模块,即“两客一危一货”管理模块,实时掌握全区范围内“两客一危一货”车辆运行轨迹与状态(正常行驶、停车、异常停车),并针对其中异常状态车辆(如未年检、未审验、事故逃逸、事故高发、违法高发等)进行实时预警,指导警力精准预防、管控与查处;重点关注车辆版块,实时查看区内公交车、旅游大巴、出租车、校车等多种特殊车辆的实时轨迹信息,协助指导交通管理工作;其他异常状态车辆版块,通过数据筛选事故未处理、涉案车辆、漏检漏验、失驾人员车辆,实时预警,指导警力进行查控。

  

“打好治防‘组合拳’,以防为主,能做到车辆管理与风险防范无缝衔接、同向发力,精准高效。”滨海新区公安交管部门负责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行业系统在观念上完成了从‘被动处置’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一个延伸提升服务水平

提高群众出行的舒适度,是大数据赋能延伸的另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运用数据分析多维手段,滨海新区初步做到了全区高峰流量特性可视化。该区经过全时空分析研判,精准锁定易堵“病灶”,在加强违法治理,实施路口渠化的同时,大力实施信号调优工程,对34条主次干道、194个路口进行信号优化,大幅提升城市拥堵容错率,改善道路通行效率;先后部署33个自适应优化路口,建立起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与远程控制两大系统。实行交通信号调优工程以来,核心区路口全天拥堵指数下降8.7%,路段平均速度提升了30%,全天的拥堵时间降低了1.5到2.5小时,降幅达30%。

  

交通行不行,百姓来品评。家住滨海新区泰达街道的齐晟辰感触最直接:“我们小区附近的路口交通指示灯从早到晚的配时转换有十几次,老百姓的出行体验更为舒适,这充分说明智慧交通与为民服务的融合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未来,滨海新区将建立健全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科学服务与科学决策机制,运用大数据手段辅助制定道路交通治理最优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整合道路交通管理软硬件设施,统筹优化交通管理资源配置,不断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服务水平。

河北秦皇岛:

以“100-1=0”理念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宵鹏

河北省秦皇岛市是知名旅游城市,公共安全攸关城市定位与发展。该市坚持把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作为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以更高标准查源头、固责任、强观念,精益求精统筹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

  

“秦皇岛在市域社会治理建设中深切感到,稳定与发展是1和100的关系,1没有了,一切都为0。”秦皇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学彬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该市以“100-1=0”的理念筑牢公共安全防线,统筹做好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连续11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压实四方责任扫清监管盲区

查看值班记录、询问值守情况、调取监控视频……国庆节前夕,秦皇岛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继军到秦皇岛硕胜民爆公司储存库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达督查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立即整改。

  

秦皇岛市抓住公共安全的“牛鼻子”,不断压实主体责任,百名局长与千名企业主要负责人当面锣、对面鼓谈心谈话,组织安全生产指导服务组深入9577家企业和网格监管单位指导服务,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分级分类联合奖惩措施清单。

  

据了解,秦皇岛市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和“一台账、四清单”,党政领导、综合管理、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以单定责、按单履责”,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同时建立行业包线、辖区包块的网格监管体系,把领导责任、监管责任与基层网格嫁接,做实安全监管最小单元。

  

秦皇岛市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督查督办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年终述职考核事项,人大、政协跟进指导监督,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纪问责,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生动局面。

精准治理隐患高效管控风险

2022年初,受多重因素影响,秦皇岛市一家冶金企业因原料不足被迫停产。停产期间采取的焖炉或休风措施,极易出现煤气泄漏中毒甚至爆炸,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秦皇岛市应急管理局主动靠前服务,安排专人驻场指导,提供专业指导建议,全天候、手把手帮助企业排除风险隐患,切实帮助企业控风险、查隐患、解难题的同时,从本质上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我们科学分析高危企业分布规律和安全事故频次特点,创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防控‘双控’预警机制。同时,着力解决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传统高危行业阶段性问题,高度关注日益增多的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等新兴领域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等问题,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精准对症防控风险。”秦皇岛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

  

秦皇岛市明确市、县、乡三级安全生产执法事权,大力推进执法检查,相继组织开展“港城利剑”“减量控大”等专项行动,实施分级跟踪监管,推进精细化隐患排查整治,开启工贸领域全天候检查模式,实施危化品集中治理、煤矿治本攻坚、非煤矿山“专家会诊”、重大危险源智能监测,精准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打非治违常态化收效明显。

健全应急体系提升处置能力

2020年8月14日,一辆乙醇槽罐车在高速公路上与两辆货车发生碰撞,导致槽罐车乙醇泄漏起火,秦皇岛市应急管理局接警后立即启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响应。

  

15分钟内,秦皇岛市政府分管领导、市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安全生产专家全部赶到现场,高速交警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市交警支队、蓝天应急救援队等4支应急救援队伍到位展开处置。

  

经过近4个小时的持续处置,险情得到有效控制,高速公路完全恢复正常通行。

  

为精准应对突发事件、提升应急预防能力,秦皇岛市健全监测预警、应急预案、应急队伍、物资保障“四个体系”,守住把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成立应急疏散与救援研究院,遴选应急管理专家开展公共安全指导服务;构建“海陆空”24支军地应急救援队伍,组建3支应急救援突击队;推进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强全市应急救灾物资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储备,与30余家企业签订社会储备协议……秦皇岛市坚持专群结合,形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快速反应能力,可满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需要,能紧急转移安置或紧急救助3万人。

江西抚州:

立足“四个着眼”筑牢公共安全屏障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辉

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安全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本。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着力构建公共安全体系,全力做好防风险、遏事故、减灾害、强应急、保民生、促发展等工作,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上向好发展,已连续110个月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着眼源头防控

健全应急体系机制

1164家重点企业纳入全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信息系统,并按照“2个15天”要求纳入动态管理,企业系统登录率97.3%,隐患上报率97.1%,两项数据均居全省前列。

  

这是截至目前抚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成绩单。

  

抚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姚飞翔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抚州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落实安全风险监测预测、源头预防、闭环管控等工作机制,确保风险发现早、控得牢、管到位。

  

同时,该市从指挥决策、协调联动、分级响应、信息报送等方面,构建齐备管用的长效制度体系,建立定期会商、联合督查和日常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防治格局。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抚州按照“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分类、标准化审核、精细化推进”要求,市本级已完成《抚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抚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12个专项预案以及56个部门预案的修编修订。

着眼重点整治

构筑安全防控屏障

抚州市某交通公司涉嫌违规串标、未批先建,金溪县某运输公司监控作业人员未有效履行监控职责,崇仁县某面包车主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非法营运……

  

类似这样的典型案例,都会在“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定期曝光。

  

姚飞翔介绍,抚州紧盯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这一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深化安全生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源头上解决事故隐患。今年1月至8月,全市各行业领域共排查一般隐患40446条,整改完成39892条,整改率98.6%。

  

牵住安全生产“牛鼻子”,铁腕推进“打非治违”。抚州紧盯民生热点难点痛点,在全市组织开展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治理曝光行动、城镇燃气安全整治行动、工业园区“散小乱污”企业安全整治等系列行动,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该市印发了疫情防控期间安全防范等规定,积极落实“重大项目不停工、重大企业不停产、安全生产不停歇”工作要求,确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不误”。

着眼灾害应对

抓实自然灾害防治

今年6月,一场暴雨侵袭抚州,辖区多地“水漫金山”;7月以来,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又让该市进入了“烧烤模式”。

  

抚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武辉告诉记者,抚州突出重点抓防汛抗旱,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科学调度管理,抓住主汛期的最后一场降雨,千方百计增加水库蓄水,为后期生产生活用水和防旱抗旱打下基础。今年以来,共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3次,减少粮食损失4.92亿元。

  

天干物燥,防范森林火灾如箭在弦。抚州结合抗旱减灾工作,研究制定了《抚州市森林防灭火工作手册》,建立健全森林防灭火“五包”责任制,织密由35名市领导、300余名县级领导、2400余名乡镇领导、1.2万名村干部和4000余名护林员组成的五级联防联控网,确保责任到人到岗。今年以来,该市森林火情整体平稳。

  

此外,抚州通过搭建党建平台、突出志愿服务、创新社会治理,强化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抓好防灾减灾基础建设,全市49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89个社区被评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个乡镇被评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

着眼能力支撑

提升应急救援水平

9月2日,一场电梯应急救援演练在南城县盛世国际住宅小区举行。

  

当天上午9时,小区电梯突发故障,数人被困。接到求救信号后,维保人员几分钟后即赶到现场,从对电梯主机断电、设置黄色警戒护栏到确定电梯厢楼层以及将被困人员救出,整个过程只用了20分钟。

  

这是抚州着眼能力支撑、提升应急救援水平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抚州市督促各地各部门常态化开展各类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等各类应急演练,组织开展综合性应急演练20余次,参加演练人数逾万人。同时,在非煤矿山、危化品、工贸等高危行业领域深化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管控”专项行动,通过实施“科技强安”工程,全面提高企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队伍建设,是提升应急救援水平的关键环节。王武辉说,抚州12支综合救援队伍362名队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24小时待命,并常态化举行“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协调指导全市27支社会救援队伍672名队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防灾减灾救灾等志愿服务,形成专业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上海浦东:

全力防范化解隐患风险 护航引领区建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的全面推进,上海浦东新区各项重大市政工程全面快速展开,如何有效化解各种社会隐患和安全风险,更好地守住平安底线?给浦东新区的市域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挑战。

  

近日,浦东新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磊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浦东新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风险想在先、准备做在前、措施落到地,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和城市安全运行底线。

铆定“清零”目标

不久前,由于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建设的原因,浦东新区洋泾街道一个小区居民发现小区内有地面沉降、道路开裂、外墙变形等问题。为此,浦东新区立即责成相关部门成立协调处理小组,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快速高效解决问题,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肯定。

  

数据显示,浦东新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每年重大市政工程项目超过70个,投资超100亿元,2022年正式项目达200个,投资超200亿元,高峰时期工地现场从业人员超万人。

  

张磊说,“民生无小事,我们自觉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利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契机,把市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出发点,把回应解决诉求作为工作落脚点,通过‘赢作风、赢态度、赢民心’,实现‘保工程、保安全、保稳定’,坚决铆定各种安全隐患‘清零’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浦东新区加强党建联建,通过党建引领、自治共治、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建设过程中的矛盾隐患防范在萌芽、解决在原地;要求主动通报信息,对于施工进程中可能影响群众生活的环节和细节,通过多种形式提前告之,并根据群众反馈信息优化调整施工方案;做到及时回应诉求,在解决重大市政项目建设过程中,主动征求群众对在建项目的投诉及建议,形成“平台工单提出、行业主管部门确认、参建单位第一时间整改”的处理体系和工作闭环。

  

据了解,目前,每月相关平台接到投诉整改建议超过700条,基本做到24小时内回复市民需求,回复及时率达到97%以上。

创新“清源”手段

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记者看到涉及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在这里汇集,各种任务在这里派送,处理结果也随之返回……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浦东新区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能级,“清源”手段不断丰富,“清源”效果不断凸显。

  

张磊介绍,浦东新区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充分依托“城市大脑”建设,探索和推进信息化集成、数字化应用、实战化指挥,强化市政工地管理,提升文明安全施工水平。

  

具体而言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强化智能监测预警。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贯通监测预警体系,优化“城市安全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民情民意智慧感知平台”等智能监测监控预警系统,有效提升主动发现、风险预警和快速处理能力;

  

二是提升智能感知能力。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电子围栏等方式对现场人员进行实时监督提醒,防止现场人员安全意识松懈酿成安全生产隐患;

  

三是改善工艺技术水平。通过新材料应用和技术水平升级,最大程度降低施工现场对周边地理环境、市民居住环境、道路交通环境等造成的影响。

注重“清隐”成效

持续多年的杨高路改扩建工程处于城市核心地区,时刻面临各种风险难题。浦东新区在工程启动之初,就要求派出“头部”治理力量,以“见人见物见精神”的担当有效快速及时“清隐”。

  

这是浦东新区坚持系统化思维防范风险隐患,着力推动工作重点由应急处置向源头防范转变的一个缩影。

  

浦东新区制定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聚焦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张清单”,强化任务清单、专项整治、整改落实的工作闭环;督促参建单位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把安全工作贯穿到项目施工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同时严格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各项措施,确保重大危险源施工安全可控。

  

为确保项目建设运行安全,浦东新区成立重大市政工地“三方检查体系”。一方面,要求相关工程单位开展自查,形成常态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另一方面,由行业管理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针对重要节点开展专项检查;此外,每年还要定期组织专家组和第三方检查组,全面排摸涉稳风险,及时扑灭“小火微火隐火”。

  

张磊说:“我们严格落实‘树牢风险防范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从‘打击、防范、管控’拓展到‘服务、管理、建设’等各环节,从静态平安向动态平安,从保平安向创平安转变,全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山东枣庄:

“六字”护路联防以铁路平安促一方平安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东良

见习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李培

山东省枣庄市是一个从铁道游击队故事开始就与铁路结下深厚红色渊源的城市,京沪高铁、京沪铁路贯通辖区。护路成为与护发展、护平安、护形象同步的重要工作。

  

“我们坚持‘护路就是护发展、护路就是护平安、护路就是护形象’的总体定位,以‘平安铁路’示范创建为突破口,实施‘点守、线查、面治’六字护路联防工作法,达到了以铁路平安促一方平安、以沿线稳定带一方稳定的良好效果。”枣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爱杰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枣庄市把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纳入市域社会治理,推动管理体制、防控方式、治理手段改革创新,实现了全市铁路沿线治安环境持续良好,有效保证了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打好“联防牌”聚起护路合力

今年8月16日,枣庄市京沪高铁巡查大队在巡查中发现,距京沪高铁防护栏约10米处有挖掘机施工作业,存在影响列车行车的安全隐患,而施工原因是邻近村生活用水改造,未向铁路相关部门报备。发现情况后,巡查大队立即上报市铁路护路联防办公室,在市委政法委协调下,市铁路护路联防办公室组织铁路公安、京沪高铁维管段等相关单位现场察看,并召开路地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方案,确保及时报备并在保证铁路安全情况下开展施工,消除了安全隐患。

  

枣庄市注重路地联防共建,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纳入枣庄市域大平安格局。市委、市政府在“平安枣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增设护路联防组,由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兼任护路联防组组长,市委政法委分管副书记兼任护路联防组副组长、铁路护路联防办公室主任,并要求铁路沿线各区(市)、镇街在前期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均增设护路联防组,完善工作体系。将铁路安全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和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铁路沿线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每年市、区(市)、镇街三级护路联防组织逐级签订护路联防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

  

为了打造铁路护路联防共同体,枣庄市成立联勤联防一体化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做到线路联巡、问题联治、宣传联手、事件联处。2020年以来,累计召开路地联席会议2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200余个,形成了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深耕网格“责任田”将工作落细落实

今年7月21日,枣庄市薛城区网格员郭建在铁路沿线巡查时,发现铁路线保护区内存在高大树木,在大风天气下易倒易折影响铁路运行安全。郭建立即现场拍照,通过手持终端“一格通”App将事件上报至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平台收到信息后,将事件流转至区交通运输局、属地镇街。区交通运输局牵头自然资源局、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对铁路保护区内高大树木进行了砍伐处理,保障了铁路运行安全。

  

枣庄市依托网格化建设,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落细落实。全市铁路沿线划分铁路专业网格306个,利用网格化信息平台,实时采集、动态录入铁路沿线基础信息和涉路矛盾纠纷、治安隐患排查、重点问题整治等数据。今年以来,通过信息平台录入各类信息1200余条,解决涉路矛盾150余件。同时,运用“专人+专房”方式强化普铁防控,新建改建标准化护路房13处,新招募专职护路队员52人,选聘6名专业素质能力强的人员担任专职护路协理,逐步实现了护路队伍专业化、护路用房标准化、护路装备现代化。

点亮“智能眼”强化全域防控

今年3月22日,枣庄市铁路护路联防办公室通过视频监控巡查发现,京沪铁路沿线某处有浓烟,立即将火情通报铁路派出所、护路房和沿线镇街。迅速赶到现场的护路队员、民警以及铁路工务部门工作人员合力将线路护网外着火点扑灭,消除了安全隐患。事后调查发现,着火原因系村民烧荒所致。铁路派出所随即对村民进行了批评教育,让村民认识到了在铁路沿线烧荒的危害。

  

枣庄市通过点亮视频巡查“智能眼”,强化全域防控。将京沪高铁、京沪铁路沿线5435路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应用、同步管理,实现了信息共享。积极推行电子巡更、智能防护,铁路沿线重点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联网率、使用率均达到100%。此外,积极开展“枣治理·一网办”数字治理探索,规划建设枣庄市铁路护路联防智能平台,推进与各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公安机关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打造铁路护路联防“最强大脑”和指挥中枢。

  

枣庄市还不断加强全民护路宣传,组织开展创建安全文明铁道线等系列宣传活动,建成集铁路科普、安全文化、法规宣传、红色研学等于一体的铁路安全教育示范基地,打造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等爱路护路宣传阵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爱路护路宣传枣庄品牌。

北京密云:

化解安全风险守护首都“生命之水”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9月25日,密云水库为期半年的休渔期正式结束,迎来开渔期,渔民们满载而归,喜获丰收。“我们的渔船都没有发动机等动力装置,全部采用手摇船,就是为了确保水质安全,环境好了,我们的日子才能更红火。”渔民老郭的声音里透着喜悦。

  

这是北京市密云区防范化解水库安全风险的一个缩影。密云水库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保水护水一直是密云区的“首要政治责任”和“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密云区立足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坚持助推生态立法、强化生态执法、推进生态守法并举,有力化解了生态安全风险、水质污染风险和蓄水行洪风险,确保首都的水源安全。

  

法者,治之端也。自密云水库建成以来,密云区作为首都东北部生态屏障、重要水源保护地,先后配合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水利工程保护管理条例》等多个地方法规,并在《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立法调研时提出“增加生态指标综合补偿”等36条建议,为生态文明立法贡献密云智慧。

  

今年8月30日,密云区委政法委领衔各政法单位,沿密云水库上游潮、白两河溯源而上,联合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及北京市延庆区、怀柔区会签协作框架协议,构建起跨区域、全流域的政法协作蓝图,为净水下山、清水入库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密云区在助推“生态立法”的同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改革,于2018年4月正式成立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国率先实现特定区域综合性执法,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护水”。“现在密云水库如果出现问题,由我们一家统筹处理解决。”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宇兴评说,近两年密云水库保水的技防措施也在不断升级,依托由无人机、无人船、环库高清摄像头组成的“水陆空”三位一体数字化保水平台,已实现了对库区的全方位、立体式“把脉问诊”。

  

在此基础上,密云区委政法委将保水工作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建设深度有机结合,牵头构建了系统集成的“4+N”工作体系,“4”即区法院保水法庭、区检察院生态检察办公室、区公安分局环境安全保卫大队、区司法局保水保生态法律服务团,“N”即各行政执法部门和属地,以此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共同发力”的法治保水格局,全方位防范化解涉及水库的各类安全风险。

  

日常工作中,密云区政法系统对涉水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区公安分局环境安全保卫大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工作470余次,发现、排查隐患问题200余件。区检察院依法办理了2021年北京市首例支持渔业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案,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拆除库区违建的经验做法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实务指引》收录,办理的刘某某非法采矿案入选2021年度最高检行刑衔接典型案例。区法院实行“三审合一”,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依法审理各类环境资源类案件,水库环境治理相关调研报告获评全国环境资源审判优秀业务成果一等奖,保水法官王艳菊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称号,保水法庭副庭长单青林获评全国资源审判工作先进个人,以法治力量全力护航水源保护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恢复性司法理念的指引下,一批涉及水环境、大气、森林、土壤的案件在密云被逐一办结,惩治不法行为的同时引导行为人承担生态修复责任,实现案件办理到位、环境修复到位、警示教育到位,确保生态安全。

  

防范化解涉及密云水库的安全风险,同样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电鱼违法必受惩处。”“禁渔护渔从我做起。”走在密云水库周边的村落,宣传展板和橱窗中的普法内容随处可见。今年6月,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还成立了“首都老兵”密云水库护水志愿服务队,誓以军人本色捍卫密云水库安全。

  

密云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任武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密云区依托“政法+生态”模式,强化综合治理,巩固深化“公检法司长+河田林镇长”机制,加强与水库周边村镇合作,构建起源头防范的生态司法屏障,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转变。现如今,2.3万名群防群治力量、2150名保水网格员定期走访群众,常态排查、分层化解矿山退出、退种禁养、防洪防汛等涉水矛盾纠纷。坚持专群结合,公安、综合执法等专业力量和基层网格员、群防群治力量定期组织反恐防恐、防汛减灾等各种演练,不断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依托群防群治深化市域治理。

  

在德治教化育良俗方面,全区423个村居的村规民约中,“德治”“保水”成为热词,先后有82个村居被授予全国和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如今,随着群众守法意识不断增强,保水护水成为刻在密云人民心里的头等大事。密云区汇聚法治合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正全力以赴担负起守护首都“生命之水”的重要使命。

浙江舟山:

多跨协同精密智控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东升

通讯员 周继祥

9月12日,台风“梅花”逼近,浙江省舟山市渔业应急管理指挥部向作业渔船发出“回港避风”指令。附近渔船闻令而动,截至9月13日上午10时,2000余艘渔船全部撤离至安全港区。

  

这是舟山在涉海安全问题上,不断深入开展“遏重大”攻坚战,持续加强海上安全综合治理,积极探索风险智控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至8月,全市渔业船舶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80%。

  

舟山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林群珠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舟山海域广阔,海上不安全因素多,维护舟山海上安全稳定一直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舟山通过多跨协同、精密智控、动态预警、重点治理等举措,筑牢海上安全防线,形成了全链条、全过程、智慧化管控海上安全风险的工作格局。

坚持重点治理 守好安全底线

2022年4月,舟山全面实施“大综合一体化”海洋行政执法改革,着力推动涉海部门海上执法高效协同、海上安全集约治理,形成治理新格局。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违法违规事件和海上险情难发现、难预防、难执法、难监督问题。

  

近日,舟山海事联合公安等部门联合对非法海砂过驳组织者实施海上“剑鲨”集中行动,成功查获7艘违法船舶,其中内河船两艘、浮吊船两艘、运砂船3艘。

  

“我们通过部署雷达发现、视频跟踪、可疑船舶轨迹分析等智能算法,制定了周密的联合行动方案,分别在海上、陆上成立了行动指挥部,确保执法行动顺利开展。”舟山市海事局副局长张中表介绍,海洋行政执法“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为执法行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机制保障,让执法变得更高效、更科学的同时,还节约了执法成本,实现了涉海案件统一监督、闭环管控。

  

据介绍,舟山扎实推进水上交通安全整治三年行动,加强船舶进出港管理、渔船安全管理,严厉查处不落实编组作业、无证驾驶、不按规定瞭望、超风浪、跨航区作业及非法捕捞等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共排查整改渔业安全风险隐患7300余个,已挂牌整治重大隐患30个。

  

“我们始终把‘遏重大’海上安全事故作为渔业安全生产底线,落实重大风险齐抓共管责任,着力破解海上安全风险管控难题,推动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清零。”林群珠表示,舟山渔业生产安全事故“遏重大、控较大、降总量”成效明显,今年以来,舟山未发生一起渔业安全事故。

坚持数字赋能 实现精密智控

近年来,舟山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智慧化方式,为海上安全赋能,通过构建渔业安全精密智控平台,打造渔业安全“一张图、一张网、一平台”,为海上安全保驾护航。

 

“一张图”是渔业安全精密智控平台整合渔船、商船、渔港、渔民、气象、海况等内外部渔业及相关信息,全面绘制的“精密智控基础数据图”,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薛继明介绍,目前该平台已归集各类业务数据10多万条,通过平台的统计、分析,工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船证相符性、渔船适航性、船员适岗性、作业安全性等,实现以算力辅助人力,以电脑代替人脑。

  

“一张网”是舟山涉渔执法部门依托精密智控系统,织细织密的“渔船安全管控网”。据统计,近年来,舟山共整合提升基层渔船管理组织53个,在岗渔业管理人员332人;建立乡镇(街道)渔船动态集中点验中心27个,配备点验人员189人。市、县两级渔业指挥中心和乡镇点验中心三级指挥网初步形成。

  

“一平台”是“舟山渔业安全精密智控平台”,实现实时监管、预警管理、报警处置、应急救援、精准执法一体化。据了解,舟山市今年上半年共处置各类风险预警44万余次,精准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海上渔船全流程闭环管控。

坚持动态预警 强化闭环管控

5月13日,一艘福建籍集装箱船“华航1号”在舟山小板门南侧6海里处突发火情。普陀区海洋联合执法指挥中心紧急派出附近巡航的中国渔政33126轮赶赴救援。最终,船上19名被困船员全部安全转移,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像这样的海上突发安全事故,在舟山时有发生。为有效应对处置海上险情,近年来,舟山建立健全系统科学的风险闭环管控机制,通过快速发现识别风险、提前预警预控、迅速救援处置及做好溯源评估反馈工作,使风险降到最低、损失减到最小。

  

“针对海上安全风险,我们建立了渔船安全点验中心和风险分级预警制度,对各类风险源头和风险点实施动态监测。此外,还根据以往的海上安全事故教训,针对高风险区域、高风险时段和高风险对象,实施精准监测,防止风险升级、衍化和外溢。”市海洋联合执法指挥中心负责人说。

  

另外,舟山还着力健全扁平指挥、快速反应、合成作战、综合保障、高效处置的应急指挥机制,重点加强海上专业救援队伍建设,鼓励发展社会化救援队伍。近3年,舟山市共处置海上险情294起,救助遇险人员1973人,其中,今年1月至8月救助535人。

福建平潭:

五措并举筑牢国际旅游岛海上安全屏障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莹

近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联合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海警局、海事局、各片区管理局等部门开展执法巡航行动,共同构筑海上坚固屏障。行动中,巡查人员着重强化海上巡查和电子监控信息化管理,24小时查看海上运输船舶动态,发现不明轨迹的船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查。

  

自今年7月以来,平潭公安联合各涉海成员单位、各片区,按照“海上查、陆上堵、全线设防、综合防控”的工作要求,全方位开展巡查防控和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还牵头搭建了岸线巡查防控体系,由各片区(村居)工作人员、公安民警、综合执法力量结合潮汐情况开展错时巡查。”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海防支队一级警长高峰说。

  

平潭是全国第五大岛,也是中国第二座国际旅游岛,以独特的海岛景观和丰富的滨海地貌享誉海内外。面对6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408公里的海岸线,如何筑牢海上安全防线成为平安建设的“必答题”。

 

“立足国际旅游岛建设实际,平潭政法部门倾力打造‘综合治理+打防并举+智慧应用+宣传教育+生态修复’五措并举的海上安全防控体系,确保了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海上公共安全事故,为广大群众、游客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政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毅坤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平潭建成防海上疫情输入和反偷私渡工作指挥部,由实验区“一把手”亲自挂帅,各涉海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快速搭建沿海管防工作“最强核心”。政法部门盯住出海口、守住上岸路,建立了海上巡逻、岸线巡查、岛内检查、数据核查“四道防线”,把平潭所有海岸线全部纳入巡逻范围,坚决守好海上通道。

  

今年3月,平潭公安局海防支队根据线索,在君山片区马腿村一带抓获18名准备偷渡境外人员。民警在调查中发现,在平潭籍男子陈某的组织下,这些偷渡人员准备从马腿澳口乘船偷渡至东南亚。

  

今年8月,平潭公安局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对以陈某为首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犯罪团伙进行统一收网,一举抓获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近年来,平潭公安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先后开展打击走私、盗采海砂、偷私渡等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海上治安突出问题。

  

平潭法院与平潭海警局总结经验推出《关于打击海上违法犯罪工作协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海上刑事犯罪相关案件管辖、罪名适用、证据收集等机制,搭建起打击海上违法犯罪新平台,形成“共同管海、携手建海、平安护海”的工作格局。

  

在打击涉海违法犯罪的同时,平潭政法部门注重防治结合,通过面对面走访、全媒体报道、针对性加压等方式,积极营造宣传教育氛围,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进一步降低从业和生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防范海上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加强数字赋能海防建设,平潭共建成10个海防视频监控中心(站)、4个雷达监控站以及1000余个对海视频监控,实现海防雷达预警、远程监控系统和无人机对全区重点突出部、重点海域的全覆盖巡查。同时,开发运行船舶基础信息采集App,实现重点人员访查率、持证船舶静态信息采集率、小型出海船舶静态信息采集率、重点船舶访查率“4个100%”。

  

平潭岛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怎样守护这一方碧海银滩,为这座国际旅游岛筑牢法治屏障?

  

平潭检察机关在全国首创海洋生态保护“微共治”工作机制,以平潭为中心,对外聚合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沿海地市检察力量,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协作,实行跨行政区域海洋生态公益诉讼案件专项办理。

  

2020年以来,福建沿海地市检察院依托区域协作机制,移送跨区域涉案线索72条,助力沿海地市检察院向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人追索生态损害修复金4600余万元。

  

平潭检察院还建成“公益诉讼协调指导中心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公益诉讼线索收集、管理和分配智能化等云处置,为检察官办理海洋生态公益诉讼案件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公益诉讼从“独角戏”逐步走向“大合唱”。

  

为了完善海洋生态保护机制,平潭法院总结近年来海岛生态司法保护经验成效,联合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发布《海岛生态司法保护蓝皮书》,探索建立自然保护与司法保护、海洋保护与岛屿保护、蓝碳保护与绿碳保护、主岛保护与离岛保护、生态保护与产业保护的“五双”海岛生态司法保护体系,全力打造环境资源和生态旅游司法保护的“海岛样本”。

广东佛山:

绘好“三张图”织密疫情防控“三张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君

通讯员 尹祎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做到“防住疫情、稳住经济、安全发展”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广东省佛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小坚介绍,佛山市统筹发挥村(社区)“三人小组”(社区干部、基层民警、卫生工作人员)作用,加强风险防范,以“三张图”织密筑牢村(社区)疫情防控“三张网”,科学精准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

  

今年以来,以“快、早、严、实、细”硬核措施,佛山先后打赢多起本土疫情处置的大仗硬仗,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有效防范本土疫情外溢风险。

绘制应急战力图

织密防控“组织网”

8月20日,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佛山迅速启动疫情防控相应机制,两小时完成现场管控、24小时排查出108名核心密接人员、48小时精准完成全部重点人员排查管控。

  

今年以来,佛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扛起抓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牵头制定《佛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方案(2022年第1版)》,优化完善指挥部组成人员、分工和职责。

  

如何运用有限的力量,科学决胜疫情?佛山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疫情防控机制,绘制应急战力图织密防控“组织网”。全市以38个社区防控“三人小组”、5900多个网格为最小应急单元,以4300多个社区“三人小组”1.29万人为主力,积极动员机关、企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组建起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防控铁军。

  

4月6日,佛山市在外省来佛货车司机及其关联重点场所人员排查中发现4例无症状感染者后,仅几天时间关联个案就达36例。佛山市委、市政府果断有力统筹指挥,全市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并通过社会总动员,各方力量齐参与,佛山从发现首例阳性个案到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仅用了一周时间。

绘制区域热力图

织密防控“排查网”

当前,经济活动中人员流动、货物往来频繁,给各地带来巨大的疫情输入压力。佛山紧盯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开展反偷渡反走私系列行动,2月8日以来,累计破获双反案件150起,抓获涉案人员302人。

  

去年,佛山市“飓风140号”走私冻品系列案侦破。其中,4月12日,专案组在陈村涌南海三山水域查获的一艘货柜船上,起获无任何进出口证明的冻品约937.8吨,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5月5日,专案组再次在平洲三山水域查获一艘货船,起获约821吨涉嫌走私冻品,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经查,上述两起案件为同一团伙所为,走私货物超过5000吨。同年11月,专案组在广东佛山、肇庆,广西梧州等地共抓获主犯吴某远等17名犯罪嫌疑人,有效防范了境外疫情风险输入。

  

佛山密切关注国内疫情重点地区的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绘制区域热力图,织密防控“排查网”:加强每日动态研判调整,发布“国内重点地区来(返)佛人员健康管理措施一览表”,政法委会同公安机关实行24小时联防联控值守机制,做到快推送、快管控、快筛查,迅速排除风险。今年以来,累计排查中高风险地区来佛人员450余万人,占疫情发生以来累计排查总数的81.4%。

  

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早发现”能力,确保疫情不反弹,佛山强化重点人群监测。加强对各有关行业31类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重点人群核酸监测全覆盖。对相关涉疫重点人员落实临时管控措施,市、区村(社区)防控组对核酸采样较低的村(社区)挂钩督导、实时调度,压缩核酸检测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绘制联动合力图

织密防控“保障网”

4月9日,疫情发生后的第3天,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教育路附近的一家农贸市场内,物价基本与前两天持平,部分蔬菜价格还略有下降。

  

佛山大力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功能化建设,把全市3331个党群服务中心(站)打造成为10分钟疫情指挥中心和服务圈,通过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提升基层防控能力,对重点机构场所提供党员活动、党群议事、政策咨询等贴心暖心服务,在力量调度、物资保障、防控宣传、核酸检测等方面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加强疫情传播风险研判、预警和应对,防止涉疫风险互溢。

  

纵使疫情突袭,群众“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满满,“三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孕产妇产检无障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医药有保障,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生活有关爱……

  

4月18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管控区内一名长期服药的精神疾患病人因无法外出到定点医院复诊购药发出求助信息,社区“三人小组”迅速核实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同时协调定点医院和病人家属,当天就为病人解决了用药问题,在“三区”管理中实现了“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温情和温度。

甘肃武威:

高效统筹推动疫情防控

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文馨 赵志锋

“国庆假日期间,请广大居民尽量减少各类聚集性活动……”近期,张锦花的“小喇叭”又在社区响了起来。

  

作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矿社区的一名网格员,面对节假日疫情传播风险加大的实际情况,张锦花利用“小喇叭”引导居民不扎堆、不聚集,做好自身防护。

  

武威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曾国俊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河西走廊通道过境输入和本区域疫情防控双重压力,武威市把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风险作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全面履行防风险、护安全、战“疫“情、保稳定职责使命,推动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党支部成为一线防控“主心骨”

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古、西通新疆,是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疫情防控任务比较重。

  

为此,武威市政法机关坚持工作重心转移到哪里,党支部的统筹、指挥和协调作用就发挥在哪里,全市政法系统共成立临时党支部25个、党员先锋队90个、党员突击队24个、党员志愿服务队20个,划分党员责任区109个,党支部成为凝聚一线党员群众的“主心骨”。

  

“我们坚持把防控力量向一线下沉。”曾国俊介绍,全市政法机关576名党员干部在社区报到参加防控工作,公安机关在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路设置两个公安检查站、735个临时执勤点、45个联合防疫检查点,累计投入警力4万余人次。

  

武威市委组织部把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先后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20名优秀干部大胆使用,对表现突出的60个基层党组织和100名共产党员予以通报表扬,各县区公安局大数据流调专班所在党支部被评为优秀基层党支部,26名干警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市公安局流调溯源专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网格员化身社区防控“多面手”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古浪县民权镇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杜生志便开始“身兼数职”:防疫政策宣传员、核酸检测组织员、信息登记录入员、物资储备统计员、药品食品外卖员……

  

和杜生志一样经常忙碌在战“疫”一线的网格员,武威全市有9990多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网格员,只有守住我们的‘小网格’,才能护好所有人的‘大家园’。”杜生志说。

  

曾国俊介绍,武威市把疫情防控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树牢法治思维,依法依规推进疫情防控,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依托“平安细胞工程”创建,武威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格排查责任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员和治安户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当好信息排查员、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卡点值守员,带动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同时,全市103个司法所、335名司法干警、1372个调解组织、8381名人民调解员积极排查调处各类涉疫重点矛盾纠纷,为有序抗击疫情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市政法机关按照《关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先后发布各类通告、意见、公告、提示12个,依法查处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查处网络违法和散布谣言案件12起,对涉疫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大震慑。

“绿马通”让防疫工作心中有“数”

疫情防控期间,原本习惯用“面对面”方式工作的天祝县综治中心干部金玉洁,开始使用“一张屏”的方式在线上进行政策解答、法律咨询、纠纷调处,累计为40多人次进行线上政策、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11起。

  

她还创建“心理健康服务超市”,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和心理倾听两种热线服务,“菜单式”提供全天候在线服务、一对一专属咨询,累计接收咨询、倾听电话60余次。

  

武威市把疫情防控作为检验应急处置能力的练兵场,注重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风险隐患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研发“天马行”市民云App,上线“绿马通”平台,疫情防控期间,武威市在全省率先使用“场所码”功能,协助开展人员轨迹及密接者查询,注册量达81.2万人,累计生成场所码6.02万个、登记665.3万人次。

  

同时,研发大数据分析预警模型,全量调用数字政府、智慧武威等平台大数据资源,今年以来筛查轨迹点位5.4万处、核查数据28万条、比对碰撞203万条,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决策参考。

  

“我们将疫情防控与稳经济、惠民生、保稳定同部署、同安排,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曾国俊介绍,今年上半年,武威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平均增长12.35%,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湖北武汉:

数据赋能构建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防控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新桥 刘志月

见习记者 刘欢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外通报了多个新增风险点位,精确具体到小区楼栋。

  

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楼栋、居民小区等最小单元,在武汉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已是“标准措施”。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把防范化解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作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努力探索构建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体系。

  

“我们加强科技支撑,借力数据赋能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防控网,主动出击、以快制快,从严从紧、从细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武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义龙说。

早发现

中高风险地区来汉人员张女士到药店买退烧药。不久,她就接到社区电话核查。

  

9月29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武汉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只见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的电子大屏上,直观显示着全市疫情风险预警监测、实时预警信息等内容。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增强疫情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国内各个城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补短板的共性要求。

  

2020年初,武汉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启动建设。该系统以“数据同城同管”为原则,与45个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全面整合913家在汉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等数据以及23家市直单位和委、办、局涉疫数据。

  

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通过60类、1万余个自动监测点,每日自动实时比对数据9000万余条,日均排查各类风险信息4万余条。

  

“系统通过智能规则模型,自动形成红、橙、黄、蓝四类预警,联动市、区、街道、社区风险排查业务以及应急指挥处置协同业务,从而形成数据驱动业务的闭环。”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信息工作专班负责人左秀然说。

  

今年5月31日,武汉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入选国家卫健委数字健康典型案例、可复制推广示范案例。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演练了我们的应急处突能力以及跨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公共安全风险常态化防控体系。”左秀然认为,这是“谋远的事”。

  

据了解,武汉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已覆盖包括39种法定传染病在内的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快处置

“业主,绿码,48小时核酸检测。”

  

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街海悦社区大门处,居民打开“湖北健康码”对准闸机口“数字卫兵”终端,随即核验通过。

  

“数字卫兵”终端运营方工作人员介绍,“数字卫兵”是集成测温、健康码扫码和身份证识别核验、人脸识别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硬件设备,能够快速核查通行人员的身份、实时体温、健康码状态、核酸结果、疫苗接种等信息。

  

为全面落实重点部位保障措施,武汉已在“四站一场”、64个交通卡口等外防输入重点部位部署“数字卫兵”终端,该终端兼备健康码核验和行程卡采集、中高风险区预警功能,切实提升卡口技防效能。

  

“现旅客信息核验时间提升近10倍,效率高了,也能更快处置突发情况。”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流调专班干部王思朦说。

  

武汉统筹公安、通信、政数和公共卫生力量,组建千人流调队,建立“查人、定人、找人、管人”的流调排查管控一体化工作流程。

  

“现在我们能做到两小时内抵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核心信息收集,24小时内初步查清基本情况并完成流调报告,所有阳性人员均‘一人一档’。”王思朦说。

主动防

“请各单位落地处置!”

一趟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国际航班即将到达武汉天河机场,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随即向相关责任单位发出指令。

下机引导至隔离区、配合海关入境检测再到办理入境手续……各单位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处置。

这样的场景,在武汉市每趟入境航班上演。

精准筑牢外防输入“防火墙”,武汉对入境航班实行“一机一方案”,开辟专门停靠区域和入关专用通道,安排专人专车直通式全流程封闭转运。

武汉市域社会治理大数据监测平台信息专班有关负责人魏扬介绍,该市以大数据平台为基座,研发拓展“微邻里”功能,助力做好外地来汉人员“落地检”,并进行精准摸排和定位查找,来汉人员核酸检测告知时间缩短至12小时内。

武汉还优先满足临时封控区域的民生保障,建立部门联合调度机制,科学合理储备常态化防疫物资,构建平时保供给、应急可调拨、封控能生产的保障体系。

贵州遵义: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

防控疫情显成效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王鹤霖

通讯员 何佳

晨光微起,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洗马社区理发店老板李远峰已经将核酸检测采样点布置完毕。他的另一重身份是社区商铺“联户长”,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搬运防疫物资,为群众扫码测温,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

  

自遵义9月9日发现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以来,以上场景在遵义市中心城区各社区温情上演,居民积极配合开展核酸检测。

  

“特殊时期,遵义政法系统必须主动作为,充分展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冲锋在前的政治担当。遵义市委政法委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紧盯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领域风险,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治理机制,筑起‘守安全、保稳定、护安宁’的政法屏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能触摸、有温度、可信赖’的安全感。”遵义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余小勇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近日,记者先后走访遵义市多个检测点,发现市民在工作人员的维持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核酸检测。当地许多人感慨:现在群众干部一条心,通知、联络、配合,效果很好,这要归功于贵州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支全新队伍——“联户长”。

  

“感谢政府,感谢在抗疫一线上默默付出的所有医护人员!看到好多网格员、‘联户长’还有志愿者在为防疫工作奔忙,他们脸上布满勒痕,写满了疲惫,但他们仍然坚持,从不耽误工作。”大坪街道大坪社区的刘女士对“联户长”、网格员的工作点赞。

  

初秋的凌晨,寒意渐起,一股股来自政法系统的力量却在此刻集结。而这些暖心的记忆,只是遵义政法系统在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新征程中奋力启航,以忠诚担当守护黔中大地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剪影。

  

据了解,遵义市广大“联户长”从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转化为“疫线尖兵”,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在流调溯源、纠纷排查、卡点值守、物资配送、情绪疏导等方面,化身“快递小哥”“知心大姐”“保安大叔”“订餐管家”,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帮助群众解决了封控管理期间的诸多不便问题。

  

不仅如此,遵义市坚持系统思维,用活“小单元”治理机制,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创建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一中心”融合共治作用,采取“中心发令、网格吹哨、部门响应、联户长报到”工作模式,横向撬动职能部门同向发力,纵向打通“市、县、乡、村、格”传递渠道,增强基层治理“末梢”功能,推动资源在一线汇聚、服务在一线强化、平安在一线实现,确保在疫情防控中快速形成战斗力。

  

疫情防控工作是“练兵场”,是“试金石”。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遵义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为信息公开、疫情监测、民生保障创造有利条件。

  

遵义通过各级综治中心12345热线服务平台汇聚市域内涉疫诉求、社情民意、咨询投诉等,对受理的涉疫诉求问题,全面开展分析研判,及时推送风险预警信息,为疫情防控工作决策提供“信息源”。同时做优“红城微家”治理服务、强化相关联网应用,以综治中心数据集成共享交换平台为枢纽,汇聚全市政法、公安以及学校、医院、交通、旅游等视频资源,全面提升全市治安形势研判预警、公共安全管控打击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遵义还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按照“一中心多用”适时建立跨部门联动作战部,集中政法、信访、网信、公安等部门力量入驻综治中心,全面开展涉疫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出涉疫舆情联动处置等工作,实现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共享等环节无缝衔接,对重大不稳定因素和疫情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调度属地和相关部门核实处置,筑牢防疫屏障。

余小勇表示,急难险重,挺身在前,紧要关头,勇挑重担。在下一步工作中,遵义市政法系统将继续迎难而上、践行使命,全力以赴做好防风险、保平安、战疫情、护稳定各项工作,为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坚实力量。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韩玉婷 常煜 岳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