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本学生》连载:文凭真的贬值了吗?读书还能否改变命运?

图片
(图片来源:千图网)
“阡陌的述说”即日起开始连载文学作品啦!
本期连载的是《我的二本学生》
作者:黄灯
图片
“看见他们”
“看见更多的年轻人”
梁鸿 贾樟柯 韩少功
— 特别推荐 —
“哪怕二本院校的孩子”
“还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
从某种程度而言
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  普通年轻人的状况
他们的命运勾画出  中国年轻群体
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
第三章
)
(
班主任——夹缝中的光芒
)
阡陌的述说 
1
在大众化教育时代,尽管文凭贬值的呼声几乎成为共识,读书改变命运也日渐被人怀疑,但我的直觉是,尽管跨越了二十三年的光景,062111班学生的命运,和我1995年大学毕业的班级——岳阳大学9202班同学的整体命运,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我以前总认为,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大学的扩招,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少,但进入具体的分析和审视,可以发现,至少在我当班主任的062111班,这一结论并不成立。
我之所以拿我大学毕业的班级,和062111班相比,是基于以下几点:从大学层次看,两所大学在中国当下高校的分类中,都属于二本高校(两所学校都经历了校名更替的过程,岳阳大学现改名为湖南理工学院;广东F学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所属的地方院校);从专业看,都是最为常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从招生特点看,两所大学都隶属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所招学生几乎都来自当地;从招生难度看,1992年,全国共有303万人参加高考,录取75万人,录取率25%,加上当年还有大量的中专院校,由此可以推断,能够考上岳阳大学的学生,至少排在当年高考人数的前20%。
图片
(图片来源:千图网)
2006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50万人,录取540万人,录取率56.8%,但因为全国还有大量的三本、独立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加上广东F学院地处沿海发达省份,而且专业偏重热门的财经大类,整体录取的分数在全国同等院校中偏高,可以大致推断,能够考入广东F学院的生源,至少也排在当年高考生源的前20%。
换言之,我的学生2006年考入广东F学院的难度系数,和我1992年考入岳阳大学的难度系数大致相当,两所普普通通的学校,接纳的都是当地一些普普通通的孩子。
图片
(图片来源:千图网)
但两者也有不同之处,从地域分布而言,我所毕业的学校地处湖南岳阳,是一个中等发展省份的内陆城市,班上的同学全部来自岳阳地区,而我任教的学校地处广州,占有沿海发达地区一线城市的区位优势,班上的学生,全部来自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从学历层次而言,我所念的岳阳大学,当时还是专科层次,直到1998年左右,才和别的学校合并,升为本科院校;而我的学生进入广东F学院后,学校在2005年就已升为本科层次,他们的学制是大学四年完整的本科。
剔除生源的相似状况,由此恰好可以窥视学历的含金量如何发生变化。
图片
(图片来源:千图网)
2
毕业二十三年后,我的大学同学都在干什么呢?以2005年参加毕业十周年聚会的三十六人为例,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职的有二十九人,占到八成,在国营企业的有六人,在外资企业的有一人。
有意思的是,除了四位同学在工作中发生变故,存在二次就业,80%的同学一直在同一单位或同一系统工作。
这种状况,充分显示了高校在没有市场化以前的就业特点:在国家包分配的前提下,个人和国家及单位的粘连非常紧密,尽管人才流动性相对较差,但人才的稳定性极强,个体对单位的情感认同深厚,对单位的忠诚度非常高。
从同学的生存状态看,他们通过高等教育获得干部身份后,在单位早已成为骨干,有不少同学甚至已是单位的主要领导,个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在当地都属于上等水平,生活稳定、安逸。从就业地点看,班上的同学除了一名在北京定居,两名在广东定居外,其他同学都在湖南落户,在当地就业的比例超过九成,充分显示了地方院校的就业分布特点。
整体而言,对班上70%来自农村的大学同学而言,通过高考,确实改变了一个群体的生存、命运,他们大多不仅获得了稳定的职业,享受了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分配的住房(或者购买了房价低廉时候的住房),得以在城市轻松扎根,更成为各自家庭的支柱,充分享受了大学文凭带来的极高性价比。
图片
(图片来源:千图网)
3
1995年到2010年,中间横亘了十五年时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的062111班面临毕业。
2018年7月,在学生毕业八年后,我统计了一下,班上五十二名同学,全部在广东就业,其中定居广州的有十七名,定居深圳的有四名,分布在珠三角一带有八名,其余的则大多回了生源地,遍布广东各个地区,其中潮汕地区有四名,湛江三名,肇庆两名。
有意思的是,毕业时,班上没有一人选择考研,八年过去,除了石磊选择了读在职研究生,依然没有一人全脱产考研深造。由此可以推断,整体而言,他们对自己的就业状况较为满意,并不需要通过文凭的提升去改变生存状况。
图片
(图片来源:千图网)
如果说,岳阳大学9202班的同学,得益于时代所提供的机遇,在文凭并未贬值、高校依然坚守精英教育的时代,哪怕出生在乡村,也能通过高考得以改变命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以此为对照,我发现062111班的学生,尽管面临大众化教育的整体背景,但因为地处广东,整体上,通过高考,他们依然能获得在社会立足的根基。如果将我的七零后同学,叙述为幸运的一代,那么,我的八零后的学生,同样享受到了时代夹缝中的光芒。
图片
(图片来源:千图网)
请关注明日《我的二本学生》连载
不同的家庭背景
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期待明天的分享
图片
作者:黄灯
“二本学生作为全中国最普通的年轻人
他们是和脚下大地黏附最紧的生命
是最能倾听到祖国大地呼吸的年轻群体”—黄灯
未完待续
读书品人生
下一期我们在这等候您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写信
阡陌的述说 | 倾听你的述说
可以是关于生活上的琐碎
也可以是关于情感上的困惑
更可以是关于工作上的压力
我们来回答你的问题
希望收到你的来信
解答你的困惑
注:以600字为限,可以尝试在300字内完成一个情感问题发邮件,我们将会择优选择回答。请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邮箱jjsn2207@126. com。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来源 | 《我的二本学生》节选 
作者 | 黄   灯
主播 | 李海洋
编辑 | 李   滟
责编 | 康轩山  
主编 | 张   玮
监审 | 钟   倩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