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回复中的日常:酸菜,米其林,饺子

12月19-22日 北京
这几天身体恢复中,继续宅在家里。
换了一种水泡茶,茶香明显。偶尔泡了茉莉花茶,特别熟悉的北京味道。以前都是喝花茶的,后来有了绿茶,又有了岩茶、普洱等,花茶很少喝了。有一年得了一些张一元的花茶,直接给了老爸,老爸很喜欢,说比他以往喝的花茶高级。成都人也喝花茶,在文殊院茶馆第一次喝碧潭飘雪,花香真是浓,茶香感觉一般。在峨眉山遇到高山竹叶青,泉水泡了,香爽宜人。带了一些回北京,口感差了一些。饮食上讲究在地风味,茶饮也是如此。汕头标哥雅号“茶痴”,在他那里喝单枞,总是比在家自己泡的香。茶是标哥的茶,水也是山泉水,可就是与在汕头标哥泡的差口气。以前不讲究,随便什么水都拿来泡茶,后来用了山泉水、纯净水、蒸馏水,换了水,慢慢体会到了一些茶香。
图片
去家东北餐馆打包了一份棒骨煮酸菜和葱油饼。很喜欢酸菜,猪骨汤煮了,酸鲜美味,葱油饼撕成小块泡在酸汤里,外壳还有点脆,内里软软的,借上一点酸味,口感好,味道更是喜欢。姥姥在的时候,每年冬天家里都会渍酸菜,大白菜洗净后晾一下去去水汽,然后用开水烫过一层层的码进缸里,加一点盐,用大石头压在白菜上,过上十几天就能吃了。北方冬天天寒地冻,没有什么新鲜蔬菜,除了冬储大白菜和萝卜、土豆,就是自家渍的酸菜了。熬着吃、炒着吃、做馅吃,都很好吃。还有就是酸菜吃油,油水少了酸菜不香,不好吃,因此吃酸菜总是和油水有关。记得小时候家里会买一些大棒骨,大锅煮了,用骨头汤煮酸菜,再加一些粉条,就是一顿美味。在东北吃杀猪菜,酸菜也是主角,要的是那些油水。北京砂锅居的酸菜白肉是店里的名菜,大肉片滋润了酸菜,酸菜中和了肉片的油腻,来点韭菜花、辣椒油点缀,别提有多好吃了。现在想起口水哗哗的。姥姥走了以后,老妈也试着渍酸菜,但是不成功。用开水烫过的白菜控制不好温度很容易腐烂,捞起来软烂如泥,基本上不能吃了。试了几次,成功的时候少,老妈也就放弃了,再吃酸菜只能是超市里买了。老妈也走了十年了,家里已经很少吃酸菜了,也没有人会渍酸菜了。
图片
米其林北京发布了,有很多熟悉的餐厅上榜了。恭喜他们。每年米其林发布都会形成话题,各种议论。凤凰网就此做了一个采访,我说了自己的观点。一个榜单见仁见智,关键是自己要有个好心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曹涤非老师说,不妨把米其林看作一个游戏,不要太当真,但玩的时候还是要认真。我是很赞同的。
图片
1. 您怎么看2023北京米其林的榜单结果?
D:挺好的。至暗时刻发个榜,至少会引起业内一阵波澜,产生除了哀叹之外可以给人带来一些议论的话题。不管赞成与否,都是对餐饮业的一个宣传,一种鼓励。上榜的餐厅看到了认可,当然还有更多的餐厅在暗自努力,争取上榜。虽然可能表现出的是不屑一顾,但只要在这个行业里打拼,这个榜单就是个刺激,金梧桐也好,黑珍珠也罢,都还是国内的榜单,米其林是国际性的,历史悠久,影响力也是世界范围的,你不可能不重视它。
2. 三星、二星餐厅无新增,您认为这是否意味着去年仍然是北京餐饮的“小年”?
D:疫情之下,哪里能有大年?不仅是北京餐饮,全国餐饮莫不如是。活下来,还能被发现、被表彰,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目前是餐饮业的至暗时期,再熬两个月左右才可能走出低谷。
3. 您如何评价四家新晋一星餐厅(富临饭店、鲁上鲁、京艳·翰林书院、Trb Hutong)?它们的上榜是否体现出某种新趋势?
D:四家餐厅荣获一星,我觉得是疫情管控之下米其林的路径依赖。富临饭店的母店是香港名店,京艳翰林书院有名厨段誉坐镇,
TRB hutong也是因为母店的原因,鲁上鲁则是因为潮上潮的因素。当然这四家店都是不错的店,我最喜欢的还是翰林书院。
4. 今年北京米其林增设了侍酒师奖,您如何看待这个奖项?(获奖者为新荣记新源南路店的杨振青先生)
D:多一个奖项,多一个话题,多一个宣传点。同时餐配酒在当下精致餐饮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葡萄酒是西方餐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精致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源自西方的餐厅榜单米其林,肯定要全套输出自己的价值体系,因此出现侍酒师这个选项就是必然的了。
5. 连续三年,年轻厨师奖都由新晋一星餐厅的主厨获得。您认为今年的获奖者(鲁上鲁的王浩全师傅)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特质?
D:王浩全师傅是一位很努力很认真很执着的厨师。因为年青,所以有闯劲,尊重传统却也不囿于束缚,因此他的菜可能会给大家带来惊喜,尤其是对不那么了解中国传统料理的米其林星探来讲,这一点更为重要。有句话叫“积重难返”,这一点在王浩全师傅那里不是问题,而这一点正是米其林评价所看中的。
6. 今年,您认为米其林更理解北京了吗?
D:那里是米其林理解北京呀?应该是北京餐厅去理解了解米其林。米其林在世界各地的评价标准都是一致,在中国其他城市也是一致的。他怎么可能为北京单独制定一个标准。他讲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他就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评价,而不是了解你,从认为合适的维度去评价。
冬至这一天真冷。去录像时棚里暖气不够,穿的又少,开始时哆哆嗦嗦的,慢慢进入了状态,聊开了,也就不太注意温度了。几个人聊的挺开心,说饮食中的“和而不同”。这是一个好话题,不仅饮食需要(也只能)“和而不同”,生活更是需要“和而不同”。我们就是太要求“和”了,而忘记了“不同”才是生活的常态。
图片
这一天晚上包了饺子。冬至吃饺子是习俗,北方冬天也没啥可吃的,整个饺子一下子饭菜都有了,省事。好在现在供应还是挺丰富的,有新鲜的韭菜,新鲜的虾仁,自己买了猪肉做馅,加点韭菜、虾仁,饺子完美。珠珠也会擀皮了,一家三口包饺子,其乐融融。吃饺子的时候,珠珠说过节需要有酒,开了一瓶茅台喝了两口。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只是我酒量浅,喝不了几口,那就多吃几个饺子吧。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