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奋力谱写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新篇章

  今年,黔南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621.78元,增速16.4%、排全省第1位;全口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分别达76.6%、75.9%,均排全省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7.61亿元,增长5%,总量、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工业增加值492亿元,居全省第4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3亿元,同比增长3%左右,居全省第2位;新增就业6.21万人,居全省第2位……
  12月29日,黔南州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匀东国际会展中心大礼堂开幕。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钟阳向大会作报告。一年来,该州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解决问题、加速发力”克难攻坚、担当作为,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就是向人民交出的答卷。
  ——这一年,黔南锚定发展目标,保持发展定力,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0亿元(预计数,下同),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增长2%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9.35万元/人,居全省第4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3亿元,同比增长3%左右,居全省第2位。
  ——这一年,黔南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得到省级要素保障,获批建设用地、能耗指标总量均排全省第1位,新能源电池材料“风口”产业在建拟建项目总数、投资总额和产能全省领先,年度新增产值75亿元,拉动工业增长4.9个百分点,“硬核”地位初步彰显。
  ——这一年,黔南坚持民生为本,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稳日子,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3%、16%,发放困难群众兜底保障金11.3亿元,社会救助绩效评估连续三年排全省第2位。
图片
  回顾2022 成绩单亮眼
  做优产业做强实体 “四化”建设步伐加快
  扭住“风口”产业集中发力,工业结构趋优动能增强。
  坚持州县一体、专班调度,集中资源要素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推动裕能、磷化、川恒等重点项目快建快投,初步形成以正极电池材料及电解液为引领的产业链条。
  现代化工、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850亿元,占全州规上工业产值65%,其中现代化工在全州工业占比和全省化工行业占比均超过30%。“三区四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830亿元,全州占比64%。
  更加关注规下企业生存发展,开展全覆盖走访服务,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4.8%,排全省第1位。培育和认定“专精特新”企业45户,居全省第3位。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融合标杆项目11个,居全省第2位。完成工业税收80亿元以上,占税收50%以上。
  突出稳粮油优结构延链条,农业“基石”作用凸显。
  水稻全程机械化面积排全省第1位。高金、富之源等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相继投产,精深分割产能跃居全省第1位。新增提质茶园23万亩,茶叶产量5.96万吨,增长14%,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都匀毛尖品牌纳入国家精品培育计划,都匀市获批创建国家(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刺梨提质增效面积10.6万亩,产量排全省第1位。蔬菜、水果、中药材单产增幅分别为12%、18%、17.4%,均在全省第一方阵。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家,居全省第2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8%,居全省第一方阵。
  紧盯“聚人生财”,城镇建设稳步推进。
  聚焦“产业聚人、就业留人、政策引人”发力,新增园区就业0.7万人以上、城镇学位2万个,带动城镇转移就业3万人左右,预计城镇化率达54.3%,与全省平均差距缩小到1.2个百分点。
  综合施策纾困解难,旅游产业加快复苏。
  出台旅游产业化“1+9”政策措施,新增规上旅游企业51家,旅游产业化综合评价指数居全省第一方阵。
  荔波古镇获评国家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龙里卢浮宫酒店获评5星级旅游饭店。小七孔景区旅游业态升级及网格化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
  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11个,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平塘水龙节入选2022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水书文献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填补贵州茶类世界级非遗空白,增添体旅、文旅、茶旅融合新动力。
  强化服务积蓄动能 高质量发展后劲十足
  落实惠企政策,全力纾困解难。开展“政策找企”,建成“贵人家园”平台,注册市场主体21.4万家,注册率54.6%,排全省第1位。落实“留抵退税”助企纾困政策,退税65.9亿元,居全省第3位,惠及市场主体2094户。
  出台23条市场主体培育措施,市场主体总量增长14.9%,居全省第2位;净增市场主体4.94万户,新增上市后备培育企业6家。全州“四上”企业2839户,居全省第3位。重新申报认定民贸企业348家,排全省第1位。
  建立项目融资对接、联评联审工作机制,形成“1+N”项目谋划储备库,动态储备项目2900个以上。全年争取中央和省项目资金186亿元,增长22%。完成省、州重大项目投资740亿元。引进产业项目56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25亿元。市场化招商成为全省创新亮点。
  创新突破争先创优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推行“全省、跨省通办”“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一窗通办”事项达100%。职业教育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探索实践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汇编”,河(湖)长制派工单制度被水利部作为“2021年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全国推广。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3.62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获国家、省科技项目立项46项。科技创新主体持续扩大,“三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379家,排全省第1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9家,排全省第3位。区域科技创新综合考评跃升全省第1位。
  在全省率先消除外贸“空白县”、实现供港活猪自营出口。落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2家。与8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进出口贸易额2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976万美元,增长495.1%,排全省第2位。
  生态优先防治并举 低碳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深入推进“六项行动”,完成营造林46万亩、国储林项目51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6%以上。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开展林业碳汇开发、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荔波发放全省首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推动化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新增省级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9家。平塘、荔波成功创建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持续抓好中央、省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巩固提升,完成瓮安成功磷化、独山东锑等问题整改。扎实开展“三磷”、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等专项治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排全省前列,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稳定”市(州)。
  巩固成果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探索形成“七化”防返贫机制,消除7.45万易返贫人口返贫致贫风险,47.59万脱贫劳动力稳定外出务工,易地搬迁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投入5.86亿元打造37个精品型试点村寨,建成项目679个;投入产业资金10.29亿元,实施产业项目547个,带动16.94万户61.27万人增收。建成美丽农村路及经济示范走廊337公里。新增集体经济百万元村4个,全州累计达到80个。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超额完成农村厕所革命任务。
  深化教育、医疗、产业、劳务、消费等领域协作,互派专业技术干部740人,争取协作资金4.7亿元、中央定点帮扶资金3.07亿元,实施项目351个,采购和帮助销售黔南产品33.8亿元,超额完成东西部协作年度任务,排全省第1位。
  坚守初心用力用情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探索政府推动、东西联动、企业促动、基层发动工作机制,有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省外务工66万人。在全省率先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热线,首次面向“四化”企业拿出不低于50%就业见习岗位招募,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7.24%,排全省第1位。
  新(改)扩建普通高中11所、义务教育学校23所、幼儿园26所,新增学位18610个。荔波县列为第一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建成省级强基工程学校2所,累计达到11所。黔南师院国家级一流专业数量排全省市(州)高校第1位。盘活闲置低效资源,全省预科教育基地落户独山。黔南职院获批省级“双高”学校。
  加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州级医疗集团建设,启动1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达95.39%。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04个,排全省第1位。
  在全省率先开展超龄环卫工参与工伤保险试点工作,社会保险参保344.63万人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4%。在全省率先开展养老服务设施“三级5类”示范创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评估排全省第2位。率先将村(社区)常任干部纳入公积金建缴范围。
  改进作风狠抓落实 政府自身建设有新突破
  扎实开展“十不折腾”专项行动,大幅压缩行政审批时间,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等9个指标政府端便利度达到全省最优水平,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由226项减少为35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2件、政协委员提案262件,办理司法建议50件、检察建议35件,回复率均达100%。州县两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均达100%。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败诉率11.83%,全省最低。出台推进法治政府创建12条措施,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开创全国民族自治州创建先河。
图片
  展望2023 实现新跃升
  2023年,黔南州将持续巩固“稳”的基础、加快“进”的步伐、拓展“跃升”的空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力争突破2000亿元大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左右。
  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万元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9.9万元/人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4%左右。新增市场主体4万户。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拓宽产业链供应链
  全力推动工业稳中快进、加快发力。力争占GDP比重达30%以上,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延链扩能,带动现代化工产值突破900亿元。加速向电芯、电池再制造下游延伸,推动16个已签约项目全面开工,建成投产项目7个,新增投资100亿元以上,确保裕能一期、磷化等投产企业达产满产,新增入规企业7家,年内正极材料和电解液材料链条形成产能180万吨、增长300%以上,贡献产值450亿元以上。
  推进现代能源盘存量挖增量,产值增长8%以上。围绕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目标,开工新能源项目18个,打造都匀、罗甸、平塘、独山4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力争并网150万千瓦。
  福泉—瓮安千亿级产业园区重点推进“六个一体化”建设,完善45项功能配套设施,加快形成“资源配置—高效利用—壮大产业—带动发展”的产业路径,实现百亿级大型骨干企业“零”突破。
  龙里千亿级园区重点提升首位产业聚集度,围绕生态特色食品、商贸物流招引项目50个以上,构建“生产+交易+物流”全新运营模式,打造全省商贸物流重要聚集地。
  做强功能提升内核
  抓配套强功能,加快城镇大提升,持续做活城镇经济。福泉—瓮安千亿级园区产值跃上700亿元台阶,龙里千亿级园区完成工业产值300亿元,独山贵州南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工业产值170亿元以上,惠水经开区、昌明经开区产值分别达160亿元和100亿元。全州工业园区新吸纳就业0.7万人以上。
  推进棚户区改造攻坚,确保完成改造1.3万户,实现2020年前存量棚改三年建成目标。推进“15分钟城市生活圈”建设,实现12县(市)试点建设全覆盖。新增(改造)市政道路30公里,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8公里以上。
  完善“县—镇—村”三级城乡客运网络,实施城乡供水和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99%以上。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确保乡镇垃圾转运站100%正常运行,省级卫生乡镇达70个以上,新增环境整治示范乡镇30个以上。
  扩大有效需求
  实施省州重大工程项目670个,争取上级各类资金支持20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以上,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强化产业投资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风口”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新能源电池材料、新能源产业投资双双突破百亿元,工业、农业、旅游业分别完成投资420亿元、100亿元、35亿元以上,产业投资占比全省第一。
  加快平寨水库、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及贵阳至南宁高速、荔波至河池高速、贵南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分别完成交通、水利投资80亿元、7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
  重点抢抓工业“风口”加快全产业链招商,引进项目200个、到位资金260亿元以上。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招引,引进项目100个、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瞄准平台型、流量型企业,引进旅游项目30个、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新引进项目开工率95%以上,投产率60%以上。引进优强企业140家以上,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紧扣“四区一高地”深化改革,推出一批黔南改革样板。确保荔波列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力争瓮安、福泉纳入试点范围。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深化公积金“聚保增”改革,加快将“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建缴范围,保障更多低收入人群住房刚需。
  加快推进外贸外资倍增计划,力争外贸进出口增长20%以上,使用外资增长10%以上。持续扩大磷、锑、重晶石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份额,力争突破20亿元以上。着力壮大机电产品、装备制造等新兴产品出口规模,力争达3亿元以上。
  汇聚科技教育人才合力
  大力实施“七大提升工程”,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2所,新增学位1.3万个,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60%以上。推动常住人口3万人以上乡镇至少兴办2所城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支持都匀、福泉、瓮安创建“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探索实行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合同登记成交额35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20家以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持续实施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深化东西部协作人才交流,强化企业育才、高校育才,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人才1200人以上。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争1所以上技工院校进入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盘子。
  擦亮绿色生态底色
  深入实施多彩黔南靓彩行动,完成营造林55万亩。支持荔波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持续深化河(湖)长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进“一河两江”生态修复,大力实施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示范工程(黔南)等生态修复项目,新增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面积30万亩、历史遗留矿山治理面积260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0平方公里。
  加快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抓好煤电、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绿色园区1个。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支持都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贵定、长顺创建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改善民生增进福祉
  进一步强化有组织劳务输出,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将输出劳动力稳在当地稳在企业;深入挖掘州内重点产业、重点行业、新业态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持续稳岗拓岗,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出台促进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和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分类做好高校毕业生、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精准落实就业创业保障政策。
  持续推进“一县一品、一人一技”品牌培育行动,实现每个县(市)充分就业示范村(社区)10个以上,全口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就业率保持全省前列。
  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硬件标准化、服务专业化。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常态化抓好“打非治违”,持续深化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危化品、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确保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双降”。
  紧盯整体“守橙”、高风险“退红”目标,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债务风险等级降级试点,加强税源培植、债务置换和资产盘活,深化“综合治债”,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持续降低政府债务率。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抓实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探索建立“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县乡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链接】黔南州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
  (1)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万人。
  (2)新(改)扩建5所幼儿园、5所义务教育学校。
  (3)完成4个县市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建设。为全州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免费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实现全州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全覆盖。
  (4)提质改造县、乡、村养老项目20个以上,提质改造护理型床位1000张以上,在运营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50%以上。
  (5)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00套以上、市场化长租房500套,改造背街小巷100条以上。利用人防工程向社会提供停车位2000个以上。
  (6)完成全州传统村落“电改、灶改、水改”消防基础设施三大提升改造。
  (7)新(改)建农村户厕1.6万户,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长效机制,全州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90%。
  (8)改造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公里、农村危桥30座。
  (9)建设改造供水管网150公里,巩固提升20万人供水保障水平。实施惠水芦山、龙里叫水冲、荔波茂兰、贵定五道河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增、改善和恢复灌面6.66万亩。
  (10)安装黔南智慧司法信息化服务平台自助服务终端机850台以上,实现村(居、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全覆盖。
王维维 陈庆 高荣华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胡岚
二审 胡锐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