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味,川菜里的百花错拳

图片
金庸老先生小说里最无趣的男主角陈家洛,偏生会一套最有趣的拳:百花错拳。这套拳传自他的师傅天池怪侠袁士霄,后来又被《飞狐外传》里的袁紫衣习得些许,凭此抢下九家半掌门位置。
《书剑恩仇录》如此介绍这套拳法:「这是天池怪侠袁士霄所创的独门拳术『百花错拳』…… 访遍海内名家,或学师,或偷拳,或挑斗踢场而观其招,或明抢暗夺而取其谱,将各家拳术几乎学了个全,中年后隐居天池,融通百家,别走蹊径,创出了这路『百花错拳』。这拳法不但无所不包,其妙处尤在于一个『错』字 …… 其精微要旨在于『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八字。」
在书中惊鸿一瞥的袁士霄,比起他那个无趣的徒弟,可有风采太多了。金庸对袁士霄唯一一次直接描写,是孤身一人引为祸回疆的数万饿狼入陷阱。他名号里那个「怪」字,因这一件事儿立马就鲜活了。侠嘛,在金庸笔下,郭靖守襄阳做得,杨过毙大汗做得,很多人做得,但单枪匹马杀狼数万的怪侠却仅此一位。
图片
喻家厨房的冷碟尽显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色。© Fiona Reilly
金庸写人写拳一绝,还很懂吃,不然也不会「发明」了好几道「传统菜」。作为一个四川人,看到天池怪侠和他的百花错拳,也颇有点惊喜:「嚯,这怪侠的百花错拳,不就是川菜里的怪味嘛?」
川菜号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秘密便在调味里。川菜里的味型像是内功,练到深处,再普通的食材都成了绝招。怪味在川菜味型宇宙里的地位,分外有趣,因为怪味发展到现在,仍没有一定之规,加之出了四川也声名不盛,算不上必杀技,但在调味理念和手法上,却又集了川菜味型的大成,各个味道「单品」,都可以在怪味里找到舒服的位置,成都太古里的街拍,在怪味的混搭水平面前,都算弟弟。
四川话里的「怪」,含义暧昧,全看说话人的语境,可嗔可嗲,又笑又骂,后面加一个「味」,也是暧昧的:川菜里的怪味,是甜、咸、酸、麻、辣、鲜、香的组合,却不是混沌,而是各种味道的大和谐。
图片
怪味花生的怪味,核心是糖沾技法,坚果类都可运用此法制作,如花生、腰果等。© 大师的菜
关于怪味的最早记载,出现在 20 世纪 30 、40 年代。一说是怪味花仁,花生炒熟去衣,上桌前淋怪味调料,以保留香脆;一说是畅销至今的怪味胡豆,源自重庆,在抗战时期被迁来的名人雅士吃出了名气。
菜品的历史不能尽信,但老舍和汪曾祺真评价过重庆的怪味胡豆:「甜、辣、酸、咸、麻五味俱全,入口酥、香、脆。」—— 这是老舍说的。「北碚的怪味胡豆味道真怪:酥、脆、咸、甜、麻、辣。」—— 这是汪曾祺说的。再综合《川菜烹调技术》这本经典教材中怪味花仁的做法,成菜应是咸甜麻辣酸鲜香兼备。取几个说法的最大公约数,可以尝试总结一下初代怪味菜品的特点:小食是怪味的主要载体,酸甜麻辣咸五味是基础,兼顾香酥脆。有趣,但终究是雕虫小技,像是武功里的暗器,虽是行走江湖必备,但能卓然成家的,不多。
且在川菜里,同时用到酸甜麻辣咸五种味道似乎颇为平常,经典川菜宫保鸡丁的糊辣小荔枝味、鱼香肉丝的鱼香味,都有这五种味道,因比例不同而各有千秋。麻辣、酸辣、咸鲜等味型,以些许糖来增鲜,也是四川家家都会的把式。怪味之所以怪,核心是平衡,因为没有特别突出的味道,入口会让人觉得怪异,因此怪味这一味型也曾被叫作「异味」,哪怕是四川本地人,最初也得跨过一道审美门槛。
图片
白糖(冰糖)加水炒热至融化,筷子插进去提起来有黏液,糖水就炒好了。© 七号菜馆
怪味达成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初代菜品中具体展现为「糖沾」这一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糖的黏性(也有用甜面酱的)把各种味道调和均匀,再附着在食材表面,以达成五味的平衡,齐头并进,而非糊辣小荔枝味和鱼香味的层层递进。怪味胡豆表面的酥壳就是各种味道形成的五味糖衣,一口咬穿,也要一口尝个齐全,也因如此,怪味花仁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也从最初的上桌前浇汁,进化成了糖沾外衣。
图片
怪味鸡又叫秧盆鸡,成品麻、辣、甜、咸、鲜、香兼备,吃时百味交陈,肉质鲜嫩,风味独特,故有怪味之称。© Dianping.com
但怪味并没有止步于小吃,刺激又平衡的五味「触手」随即拓展到了凉菜上,代表名菜就是怪味鸡。怪味鸡属于凉拌鸡的大家族,只是相比更常见的麻辣味凉拌,怪味鸡调味汁的制备讲究将糖、酱油、醋、红油、芝麻酱、花椒面等各种调料提前混合均匀,比例也要平衡,不能突出其中任何一种味道,尤其是糖要在调味汁中搅拌至融化,类似糖沾的工艺,以糖的黏性把各种味道「拢」在一起。把这样的混合调味汁浇在鸡块或鸡丝上,可再加花生碎、葱丝,增加口感层次和香味。
怪味的凉菜,也要一口吃到甜、咸、酸、麻、辣、鲜、香。石光华在《我的川菜味道》中给出了一种调味方法:「芝麻酱加入白糖、香醋,定下酸甜味;再入白酱油、红酱油,定咸味,也增加粘稠度;再入花椒面、辣椒面和红油,入麻辣;最后加入姜末、葱花、香油和捣碎的熟芝麻。」其中「增加粘稠度」的这一步,也就是怪味平衡的要点。怪味发展到这儿,有点像是奇门兵器了,刀枪剑戟斧钺刀叉都和它有了关系。
图片
自 1999 年开业以来,一直火爆至今的巴蜀味苑,堪称成都小型中餐馆的一个传奇,创制的不少菜肴都曾是成都流行菜的风向标。© 成都古倒吃
如同高手对武艺精进的追求,四川厨师也代表了中餐创新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怪味从小吃进化到凉菜,再变成热菜,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了。英国美食作家扶霞 · 邓洛普非常喜欢的川菜小馆巴蜀味苑,就曾创新了一系列的怪味热菜。2007 年一期《四川烹饪》里,列出了巴蜀味苑在怪味热菜上的尝试:怪味猪蹄花、怪味鹿蹄筋、怪味羊肉、怪味墨鱼花、怪味鱼片 …… 真真是肆意又大胆。虽然这些怪味热菜在当下似乎已经不常见了,但其调味的风格对后来的怪味菜品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根据记载,这些怪味热菜加大了葱姜蒜的用量,芹菜也被用来调味,在怪味原本的味道调色盘上又增加了更多的风味,怪味凉菜里的红油在热菜中也进化为色香更浓的品种,额外加入鲜剁椒,让辣味的层次在加热后更丰富和明显。此时的怪味,不再局限于甜、咸、酸、麻、辣、鲜、香的怪味原教旨,开始在平衡之外,为每一种元素寻求更多的可能,葱姜蒜芹菜鲜剁椒的利用,就是在增加味道审美的层次,基本的点穴功夫生猛有效,但桃花岛的兰花拂穴手更美,不是吗?
2006 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名为《四川怪味菜》的菜谱,记载了 200 种四川怪味菜,算是对怪味这一味型的阶段性总结。怪味宇宙里的食材品种,以及味道本身的来源,也愈发地丰富了,这套百花错拳似乎已经成型。回看金庸老先生对这套拳法的设定:「融通百家,别走蹊径」,「似是而非,出其不意」,用在怪味上,真是恰如其分。拳法在书中不是什么歪门邪道,怪味虽怪,也早已经跻身川菜的二十四味型。登堂入室之后,因为它流动变化的特征,还总能给人惊喜。
图片
在成都著名餐厅玉芝兰,可以吃到一款怪味五彩面。使用传统怪味蘸汁调味,入口甜酸,混合浓郁麻酱香气,咀嚼过后,麻与辣在口中蔓延,五味俱全,又相互融合,风味甚佳。
在 2011 年一篇题为《怪味辩》的文章里,作者孙维承就在一次同前辈厨师事关怪味中酸味的讨论后,对当时的怪味菜品调味风格进行了介绍,指出老一辈厨师们坚持的用醋调酸,倒也不是怪味的圭臬,甚至在《川菜烹调技术》这本沿用了 30 年的教材里,怪味的酸也是用柠檬酸来实现的,而当下的怪味菜品里,老泡菜水的酸,泡野山椒的酸 都可以作为怪味的酸之源。在巴蜀味苑的怪味热菜创新里,光是辣,就有红油、鲜剁椒、姜和蒜的不同组合。
究竟什么是怪味?也许能从当下可以轻松吃到的怪味菜品里一探究竟。
图片
一两海味面,一两怪味面。© 虫叔叔
目前成都街头最易寻到的怪味,是一碗怪味面。牛王庙、磨子桥都有凭怪味面出名的老面馆。怪味面在调味上依然坚持了甜、咸、酸、麻、辣、鲜、香的原则,味道平衡,其汤底却同面馆里的海味面一样,是用泡发的海产干货熬制的,而这就是传统四川菜里对海味的理解。早先时候,生猛的活海鲜只存在于四川盆地居民的想象里,但老四川人家中都备有海味食材。普通点的,沾点海货就算是海味;讲究点的,把淡菜、鱿鱼、海米、干贝乃至鱼肚、海参等各式海产干货都来上一点,佐以青笋等配菜,烧一盘传统的海味什锦,就是上得筵席的大菜。普通人家过年时也常泡发鱿鱼,与鸡或蹄髈同炖,是传统年菜之一。
面馆里的海味面,多是淡菜和口蘑同炖,外加一点蹄筋,以及街头少见的、丰腴的哨子,怪味面便是在清汤的咸鲜海味面上,添加酸、辣、麻、甜,点缀一两颗油酥花生米,香、酥也就有了。这样的怪味里,海味的咸鲜又比通常的咸更丰富,仿佛是在平凡处突然挽了一个剑花,惊喜又合理。我曾在今年新晋的米其林一星餐厅芙蓉凰里,吃到一碗大师级别的怪味面,怪得相当周正,每种味道都刚刚好,确实是一路流畅精微的百花错拳了。
在四川街头,也有很多怪味小吃在突破常规。出没于小推车上的狼牙土豆,惯常的味道分别是麻辣和糖醋,但你要来一份糖醋麻辣的,老板也是信手拈来,这就是怪味的一种嘛,尤其是在加入了让人爱憎分明的香菜和折耳根后,怪也怪得更加奇峰突起。
我日常光顾的一家二十年抄手老店,也有自己的怪味,是用自制的红油和剁椒混合来调辣味,先声夺人,酸味紧随,麻味则落在了后劲上,甜味是以抄手面皮和馅儿在刺激之后的回甘呈现,这款怪味侵略性偏强,是正经街头滋味。
图片
怪味干锅,先卤后炒,浓郁干香。© 饭摊
在成都吃兔头的高地 —— 双流区,有不输老妈兔头的一道怪味兔头干锅,用了大量的调料和香料爆炒兔头,也可选择鸭唇鸭翅,或者都要,这款怪味更加狂野,大概是喝醉酒打出的拳,似是而非的,吃起来嘛,嗯,拳拳到肉 —— 怪味该有的味道一样不少,在平衡上没有那么讲究。本就是街边起家的吃食,它所选的「怪味」,更多落在了肆意上。
作为川菜二十四味型之一的怪味,有着基本的框架,但框架不是桎梏,能在甜、咸、酸、麻、辣、鲜、香中,寻得动态平衡的创作,应该都算是优秀的怪味。正如百花错拳出了手,你对它一招接一招的组合,总可以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