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迎战重症高峰:与时间赛跑的乡镇卫生院

图片
1月1日下午,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黄口镇胡庄村里,江林不断用拳头捶打着大门,一边用家乡话喊着“妈妈开门”。直到半个多小时后,熟悉的大门才被缓缓打开,75岁的妈妈虚弱地倚在门后。
“妈妈已经感染新冠病毒4天了,浑身无力,完全没法开口说话,”江林没有进家门,就直接骑着电动车带着妈妈赶到了镇上的卫生院。但当地卫生院里人满为患,患者排队排到了大门口,患者大都或面色蜡黄,或咳嗽不断,浑身无力。
等候一小时后,“队伍”依然很长,“后来是姐姐找了熟人,才给妈妈找到了就诊的医生,”江林说,医生说她高烧38度,呼吸困难,但卫生院没有血氧仪,也没有制氧机等辅助呼吸的设备,退烧药物消耗速度远远超过库存总量,特别是布洛芬之类的退烧药。
“医生只能打点滴,打了3天青霉素类的药物,”江林向记者回忆说,一天4瓶,不过好歹是退烧了,妈妈的嗓子后期也逐步恢复。
向明是重庆开州区长沙镇街道办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今年56岁,2022年12月放开新冠病毒感染的管控措施以来,当地患者感染已达到高峰期,在不到30平方米的诊所里,曾一天挤过近50位患者。
1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县级医院和乡村医生得知,一些村镇卫生所和县级医院均已进入超负荷运行阶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地区医疗机构支持;照顾好老年人、孕产妇、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做好健康监测,畅通转诊绿色通道;提供便利服务,加快推进农村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快构筑基层保健康防线。
县级医疗机构的高负荷
“这几天,医院急诊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数量已超过300例。”济南市一县医院ICU医生王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医院的ICU有17张床位,但每天都是满的,只有里面的患者出去后才能再进新患者。而在医院里,其他每个科室也会住一两个症状特别重的患者。为增加床位,医院里的外科、骨科现在也改成了内科。医生工作强度很大,但即便最近一直在开设新的病房,患者有床位住院仍然比较困难。”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中医院的医生袁润也表示,“医院床位比较紧张,医院根据患者的病情,通过尽量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优先考虑重症患者等办法,勉强解决患者在门诊等候问题。”他判断,“住院患者数量多的问题估计还得两周左右才能缓解。”
图片
根据云南曲靖市陆良县人民医院的数据,近7天,医院共接诊门诊患者13734人,平均接诊1962人,而往常医院的接诊人数一般在1800人。医院医务科主任陈俊介绍,“医院门诊和住院床位均十分紧张,偶尔会出现没有床位的情况,没有床位时病人滞留在急诊医学科观察处理,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7天。现在大部分患者主要是发热、咳嗽症状,而初期大部分患者肺部均有炎性渗出,病情加重后大部分需要住院治疗。”
王银指出,“目前来看,急诊和发热门诊的患者相对少了,住院治疗的多为重症患者,集中在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也有一些患者相对年轻,但同时患有基础疾病。
一些县城医院高压运行的问题,或许很难通过向上级医院转院得到缓解。陈俊表示,“上级医院较难转诊,大部分时间没有床位,省市级医院医疗资源也十分紧张。”王银还说,“有重症患者需要去省级医院做ECMO,但是这个开机费就10万,每天的治疗也得1万,患者负担不起。”
农村患者转诊挑战
由于医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的患者会在症状加重后首先选择向县城医院转移。
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司长聂春雷在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农村地区要做到“关口前移”,核心是落实“四早”。“早发现”主要是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每周联系服务不少于2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早识别”就是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有些基础病的并发症、新冠重症风险的苗头和倾向性症状,要及时识别,及时给予指导和转诊。“早干预”,就是要在基层配备必要的氧疗设备,如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等,以及便携式的指夹、脉搏式血氧仪监测血氧,发现异常情况要迅速给予吸氧和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结合实际及时转诊。“早转诊”就是发现需要转诊的患者要及时转到上级医院治疗。
陈俊表示,“近三天,从乡镇卫生院转院的患者逐步增多。”王银也补充,“当前住院的患者中,来自农村的患者会多一点。”
事实上,当前乡镇一级最基层医疗机构也在与时间赛跑。
图片
向明所在的重庆市开州区长沙镇有8万左右的人口,感染高峰期已经持续了近2周,基层医疗机构是乡镇面对新冠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向明记得很清楚,平时,她的诊所一般一天只有十来个患者,“2022年12月放开管控以来,发热的患者就多起来了,到12月10日左右,诊所开始人满为患,最多时,诊所每天要接收40-50个病人,挤在不到30平米的卫生室。”诊所本来划分成两半——前半间作药房,后半间房作输液室,但为了应对这种挤兑局面,向明在感染高峰期只能将诊所打通,诊断的、拿药的、打针的、输液的,向明在人群中穿梭,一刻也停不下来。
“来看病的患者还是以中老年人居多,占了一半以上。”向明说,遇到疑似重症,她会劝他们去镇上的综合医院看病,但感染高峰期没有床位,只能继续往区里送,开车过去要半个小时。“病情再严重,只能跨区转诊,但有没有病床就得看运气了。”她说。
向明的诊所此前的营业时间是早8点到晚8点,但如今为了满足感染高峰的救治需要,改到了早6点到晚9点,最忙时,向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至今,向明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数量早已超过200多人。
“这段时间来村卫生室看病的人很多,每天输液的患者大概20-30人。”湖北荆门市李市镇一村委会妇女主任也向记者表示,村里卫生室只有一个医生,由于工作繁重,几位退休的老医生也都前来帮忙。“目前卫生所可以做的只是为患者输液,症状偏重的,只能劝说他们去县城里住院治疗。”她说。
医疗物资短缺待解
“我们平时备药算是比较多的,一般快卖完了再向医药公司拿货。”向明没想到,这次感染,完全冲破了医药公司的库存防线,高峰期间根本拿不到货,即使到现在,感冒发烧类的药品也很难调货。
而言至呼吸机等治疗设备,向明坦言,“我们乡村医生没有设备,吸氧的、测血氧的都没有,抢救设施也没有,没有治疗条件。”
乡镇医疗资源短缺,向明的诊所只有常用的温度计、血压计、血糖仪以及听诊器。对于重症患者的判断,她一般靠经验——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胸闷气喘、呼吸困难,这是她重点关注的指征。
“目前医院免疫球蛋白缺货,新冠治疗药物也缺,县城里的其他医院应该也是缺药的。”王银结合这几天的观察表示,缺药的情况下,对在ICU的重症患者的救治方法是吸氧、俯卧式通气,尽可能对症下药。
图片
袁润也表示,“从患者目前的住院情况看,设备包括呼吸机、氧气等暂时可勉强供给,但氧气已经出现用量过大压力不达标现象。目前药品供应只能限量开具三天的量,分散片给药,很多药品网上采购不能满足,价格还高,对于个别紧张药品,医院药剂科每时每刻和药品供应机构联系,随时都在网上抢购。”
而根据陈俊的统计,医院心电监护设备充足,呼吸机比较紧张,目前缺口约25台呼吸机,主要用于需要经鼻高流量给氧患者的救治,“解热镇痛类、抗病毒类药物紧缺;出现不足时,严格控制紧缺药品流出,主要供给住院患者,及时向省市卫健部门医药公司调配。”
除此之外,医院还缺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科医师,医疗资源和人力的短板,已成为横亘在重症高峰下的基层医疗机构面对的紧急难点了。
如何保障农村医务人员的在岗率和诊疗秩序?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卫生院院长袁友明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介绍经验称,长城乡卫生院通过招聘、返聘退休医务人员等方式,增加了20名医务人员。同时,卫生院统筹医务人员力量,安排梯队值班值守,根据诊疗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就诊流程。充分发挥医联体优势,通过上级医院专家来院或者远程查房、培训、指导,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救治能力。切实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落实轮流休假制度,对医务人员发放临时性补助。(文中受访对象均为化名。实习生井然、冯晶琳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