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备考锦囊|方若彤:学习路上,一点自白

  全文共3413字,阅读约需11分钟
关键词:北大学子备考锦囊
编者按
书山寻路,学海摇橹;十年寒窗,上下求索。燕园中的他们,也曾徘徊思索,困惑不解;有过起伏波动,曲折辗转。未名博雅,千里同行,北大学子为你送上这份真诚的“备考锦囊”。追梦途中的点滴困惑,这里有你最需要的答案。无论你是求学前路尚曲折的旅者,还是高考战场正披挂的战士,北大始终与你同行。
个人资料
图片
学生姓名:方若彤
毕业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哲学系
高考后的一个夜晚,我思考着关于“学习”的问题,这个词,是我从小学到高中的主旋律,而我却鲜少有这样一个机会,坐下来,认真思考它的真谛。
首先,学习是什么?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由此我想到我的语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处处是语文。”不错,而我们也可以说,处处是学习之地,时时是学习之机。
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通过学习,我们对一事一物一人一概念形成了自己的理解,让它成为我们庞杂思想的一部分。这样的学习,怎么能仅仅局限于书桌前呢?实际上,我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语文的作文会有时事材料,我们会用一些生活场景揣测英语续写,政治题的很多材料就来自生活……
所以,我的一个基本态度是,拥抱生活,热爱生活,积极地在生活中学习,而非把学习与睡眠、饮食、社交、运动、娱乐等等撕裂与对立。达到一种和谐,你会发现生命更美好、更有意义,而学习不再完全是“为了考上好大学”“为了找份好工作”的苦差事。
但是,有同学可能会问:“我们的学习,难道不是处处都透着应试的味道吗?”我承认,当我用标准的发音读part A而它总是标红标黄不给高分时,我也想感叹一句:“这折磨人的听说!”当我认真地学习着地理知识而出题人却总是剑走偏锋时,我也对着起起落落的成绩感到挫败;当我的数学成绩比考前预期低了二三十分时,我多想说一句造化弄人。当学习与考试、成绩、排名、选拔、未来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已很难纯粹。但至少现在,这一局面难以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最美好的状态便是乐在其中。我依然记得小时候迫不及待地翻开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时,那种激动与雀跃;记得经过艰难的思考与计算后终于得到正确答案时,那种几乎落泪的欣喜;记得读到优美的文字时,那种星星点点的愉悦;记得听政治老师顺着逻辑分析一道高考真题时,那种豁然开朗的畅快;记得做历史题时,忽然想到白字黑字后是怎样一番风起云涌,因此而无限怅然……这些都是学习的乐趣,奋进的乐趣,即使在获取那乐趣前需要记忆一大堆枯燥的知识,理解很多艰涩的概念,我也心甘情愿。
生而为人,我们都有不断向上生长的渴望,拼搏永远是我们生命炽热的底色。学习于我是思想的跋涉,没有对艰辛的克服与超越,就不能收获美丽的风景。而当我把过程置于结果前时,我发现最终成绩好坏与否,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了。因为一路走来我已收获了太多,而若能保持这样的心态,最终我所学的终会使我受益。况且这苦乐参半的过程本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难道只有最后有个好分数才算“人间值得”吗?
不过,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你觉得思绪频频飘走,一个字都看不下去的时候,起来走走吧。学习不应该是全靠自制力的苦修,这样的学习也不会有效果。
以上可以说是我对学习的心态,若有这样的心态,便已经是一个好的学习者了。但当然,这还不算什么“学习方法”,因为我们还没有进入学习的内部。高中三年来,如果你问我获益最多的是什么,那我的回答一定是“思考”。我认为高中与初中最大的不同,便是更侧重于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与考察。当然,对知识的掌握依然重要,这是基础,但同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严肃思考的能力。我的一个原则就是,面对任何学习材料,都不止于浮在表面,死记硬背一个个汉字,真正去思考、消化、吸收,构建体系和相互关联,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具体经验如下:
图片
预习
据我观察身边真正有预习习惯的人寥寥,而这十分重要。通过预习,我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文本形成一个自己的感知和理解,知道哪些是自己难以掌握的概念,这可以帮助我在课堂上抓住学习的重点。即使没有充足的时间,我也会尽量看框题、目录,大致浏览课文。
课堂
课堂上需要专注集中的思考,特别关注重难点,记下没有理解的东西下课处理。跟着老师的思路构建框架,把分散的知识点串起来。一个好方法是,老师每讲完一块内容就自己做个小结和梳理。总之,自己的“内心戏”越多,就越是在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有些同学觉得老师讲得慢,有些自己已经懂了,就开小差,做其他事情,我觉得不妥。老师讲得慢,就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余裕复盘、整理且能够时刻贴住课堂。我不推崇在课堂上做作业,这样的思绪是在被频频打断的,只是没有效果的“完成”而已。
课后
课后需要对课堂上没有理解的疑问进行及时的处理,此外就是复盘和消化。我习惯当天就在脑中把课堂内容过一遍,出现空白与模糊的部分就是再次复习和理解的重点。
然后是完成作业。这不是机械死板的任务,而应该是再次巩固知识点并训练应用能力的过程。做作业的同时要不断思考:运用到了什么知识?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答案为何会这样设置?我的过程和答案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通过这样的思考把每道题吃透,再实践,再获得新的认识,便是真正有趣有效的学习。
考试
其实考试和平时练习差不多,也不过是题而已,但考试有时间限制,属于“performance zone”,容不得像平时在“learning zone”一样花费大量时间仔细推敲。故而要讲究策略,如先做简单题后做难题等,并在模拟考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考完依然要注重复盘,寻找优化方法,调整学习重心。
我们有时会在考试时想到一些与题目无关的事情,而且最后五分钟经常因为焦虑而难以专注于思考。我们应该通过大量模拟演练把心态放平,只思考题目本身,把过程做好,结果自然不会差。
图片
针对各学科的不同特点,我还有一些学习经验,也许值得分享:
语文:
语文考试考察的主要是两种能力:
一是阅读。老师教授的基础知识要完整掌握,包括手法、术语、对应作用。平常阅读文章时,不要只是走马观花式地浏览一遍,而应该仔细分析它的结构、手法、情感主旨等,也应该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反思自己没有理解到的地方。
二是写作。就是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流畅有条理地输出。平时要重视每一次练习机会,从审题开始就要培养严谨的思考模式。限时写作,更容易暴露不足,引起警惕。写完后不要怕问怕改,但每次改后一定要复盘这里为什么要这么修改,下次写就要注意。也可以积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在别人的观点、结构、遣词造句中观摩可学之处,从而博采众长,获得进步。
英语:
单词无疑是英语学习的根基,除了没掌握的生词,熟词生义也十分重要。很多派生词我都习惯联系词根词缀理解含义,这不仅有利于猜测陌生词义,也能增强我对这门语言的理解。
语法应当重视,但不能把它当作教条死记硬背。先形成英语语法的整体框架,再去记忆一些细则,才能有更清晰完整的认知。
阅读题时应效法语文,有意识地分析篇章结构、主旨、段落大意,确认答案前一定要回原文再次阅读答案区间,而不是看过一遍后直接选择。
写作文时要把题审清楚,完整地看一遍,完整全面地获取信息。写作前可以列出主题大词与相关词,平时也应分题材积累。 
政治:
政治的学科语言可能枯燥,但绝对是精确而简练的。首先应该抛弃“逐字逐句背下来”的想法,理解是先行的,死记硬背的效果并不好。从书本编排框架开始梳理,分析每节、每段逻辑,理解语义,再结合题目材料理解就能掌握。考前我会自己画些思维导图,检验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情况。
地理:
很多同学觉得地理如同玄学,实则不然,它同样有自己的学科规律。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寻找和积累好题,反复体会思路,总结分析方式。同时地理可以考察的东西十分广泛,平时遇到不了解的地理常识和人文地理的专业名词,我们应该记下来、反复看,也可以关注地理公众号和阅读杂志刊物,了解一些地理现象。
图片
学习路漫漫,我亦是行人,相信北大将是这条路上另一处秀美丰盈的景色! 
供稿 | 方若彤,内容有修改
美编 | 郇冰皓
审校 | 黄喆、高培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