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青海百姓健康 共建区域医疗中心

以变革,致未来。一直以来,赴外省求医一直是青海省医改的“心结”。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省内缺乏高层次医疗领军人才。作为国家在西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卫生力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整体布局出发,充分发挥区域引领作用,攀登国家“高峰”,构建区域“高原”,打造省内“高地”。

2021年7月16日,医院与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青海省人民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框架协议》,以青海省人民医院为依托,利用医院优质资源,合作开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根据当地学科布局,医院以神经学科、心脑血管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学科为主同质化建设发展区域医疗中心。

2022年2月,医院委派首批专家赴青海省人民医院进驻科室开展实质性工作。“是创新、是亮点,更是责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吕毅谈到。一附院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是交大医学人的再次西迁,标志着合作正式拉开帷幕。作为输出单位,医院将充分发挥技术辐射、人才培养、管理示范等方面优势,努力打造深化医改试验田、现代医院管理新标杆、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服务青海乃至西北地区百姓健康。

为高原患者带来福音

将健康服务送到家

支援青海省人民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医院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大一附院作为国家队义不容辞的责任,医院选派的青海专家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医院管理等方面代表区域顶尖水平。在当地开展工作中专家们也是各方“花式”帮扶,填补医院多项技术“空白”。

2022年9月,一附院心内科雷新军教授被派驻青海省人民医院。来院伊始,雷新军即提出了临床带教、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计划,并同心内科主任及相关医师进行了深入沟通,量身定制了心内科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规划与远景目标。在当地举办了"青海省冠脉介入诊疗学习班",致力于培养全省心内介入医生,更好地服务于青海人民。在医院心内科介入团队的支持下,雷新军和景林德医师成功为三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完成了冠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AFFR)指导下的冠脉精准介入治疗,这也是青海省首批冠脉功能学评价指导下的冠脉精准介入治疗。此外,他在当地还开展了冠脉内钙化病变斑块旋磨术、逆向开通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和复杂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填补了青海省人民医院多项技术空白,众多复杂的冠脉病变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

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展脑血管介入手术已经有4、5年历史,但由于队伍人员少,缺少高年资医师坐镇还稍显青涩。神经内科副主任曹红梅教授观察到这一情况时,立即与本部神经内科联系,建立线上手术指导和讨论,搭建起了西宁与西安两院介入团队的交流。并成功开展了第一例肉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困扰患者多年的疼痛大大缓解并且进食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成功治疗二十余例患者,得到了百姓的好评。

心血管外科王海晨副主任积极推动心脏外科微创手术及急诊和重症手术的开展,成功完成多例夹层和严重心衰的多瓣膜手术、复杂幼儿先心手术。在救治的患者中一位藏族大叔患有严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功能严重衰竭,胸腔腹腔大量积液,高烧不退。王海晨对患者实施紧急手术,在科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当地许多主动脉夹层患者慕名前来就医,真正做到了专家在“家门口”为百姓做手术。

郭利涛副主任医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后,根据科室需求,积极协助科室开展新医疗新技术,先后开展重症胃肠道超声及重症颅脑超声,为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属首次开展此技术,为高原重症患者的诊疗带来了福音。同时还协助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申请了第一项青海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和2项省级研究项目。

神经外科孟强教授被派驻到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后,协助当地成立了全国癫痫中心,完成了数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标志着青海省人民医院已将MVD技术成熟应用于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患者,使省内患者治疗不出省,大幅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有了大医院医疗专家在当地坐诊服务,当地老百姓患了大病、重病、疑难杂症无需转诊出省治疗,就可以接受专家诊疗服务,报销比例高了,群众医疗负担明显减轻。而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让百姓们就医更方便,“大病不出省”。

下沉与提升并进

  输血与造血并重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而人才力量,是学科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交大一附院专家从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入手,进行“学科建设传帮带”、“定向帮建”。

ECMO近几年在临床应用越来越成熟,挽救了危重症患者生命,特别在新冠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助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好ECMO技术是郭利涛这次来青海工作的任务之一。12月7日,医院为一名重度ARDS患者启动ECMO治疗,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患者已顺利撤机。这是青海省人民医院首例V-V ECMO。目前郭利涛已协助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为5例患者进行了ECMO治疗。在ECMO的上机、更换膜肺、患者转运、撤机及全程规范化管理过程中进行带教,并针对相关并发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将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的ECMO管理经验带到青海患者床旁。目前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已形成一支技术成熟、管理水平较高、可独立开展ECMO的团队,ECMO技术也成为了科室的特色技术之一。

作为陕西省首个国家级胸痛中心示范暨及评审单位,心内科陈方圆在青海工作中发挥科室特长,协助青海省医院进行了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申请认证,对每一项流程进行梳理、完善、补充认证基本条件和文件。经青海省人民医院各级人员团结协作,急性心梗急诊手术量较2021年的18例增加到2022年全面共63例,平诊PCI手术量也从2021年90例增加到2022年191例。2023年将迎接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的评审。

麻醉手术部关正主治医师主要承担着心血管手术及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工作。来青海省人民医院后,他发现该院心脏外科手术麻醉未建立规范化流程,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存在医疗安全隐患。关正制定了心脏外科麻醉标准化管理流程,从而杜绝医疗安全隐患事件。在临床工作中,他还参与指导了肝包虫病自体肝移植手术的麻醉,肝包虫病肝切除手术的麻醉。在手术中,开展了目标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氧储备指数监测技术,做为西北地区首家使用单位开展了低血压预测指数的临床应用。

一次高原行 一生青海情

高原地区与平原有着不同的疾病谱,患者中80%以上为少数民族,语言、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均有差异,所以刚开始工作的前几个月大家都是是处于边学习边适应边工作的状态,努力让自己融入,竭尽全力解决病人的各种问题。几个月以来陈方圆多次联系青海省人民医院的患者到交大一附院转诊就诊,也接手了数个从西安看完病返回青海当地患者的后续复诊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有个3岁的心血管罕见病孩子,回到西宁后仍需要不断调整药量及随时观察病情,甚至偶尔还需要紧急救治,就这样她开始了和这个孩子乃至他家人的不解之缘。有一段时间孩子需要天天来医院,陈方圆通过问诊、检查、做心电图了解病情,与一附院心内科教授随时详细沟通联系给孩子调整合适的治疗方案,随时上网查资料了解此种罕见病的诊疗进展,经过一年的时间陈方圆和孩子的父母都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她说:“将来回到西安后这个孩子也会是我永远的牵挂”。

有意思的是,陈方圆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工作期间,积累了一批老病员,为持续做好服务,她通过交大一附院网络医院为需要的患者进行网络看诊,近一年共接诊患者500余例。

环境艰苦已是考验,对于援青专家们来说,更难的是对家人的思念和愧疚。党院办雷磊刚从国家卫生健康委挂职锻炼2年返回西安,又接到援青工作任务,他深感责任重大,收拾行囊便出发,充分发挥其在京期间学习到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面工作经验,协助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研究制定青海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该项目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后顺利获批。3年多的时间,善解人意的妻子独自承担了很多,儿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作为父亲的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了一次又一次,年迈父亲两次手术也未在身边陪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全力做好这项工作,高效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整个家庭在背后的支持。

都说青海高原是苦寒之地,但是一附院援青人都爱上了这片辽阔神奇的土地。肩负使命的一附院人积极适应、主动融入、履职尽责,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医学技术、管理模式带到了青海,书写了动人的故事、骄人的成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初心。

文字:张潇丹

编 辑:张潇丹

责任编辑:庞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