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多次派人渡海,向日本幕府求援,德川家为何不肯派兵?

1644年,李自成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不过他很快就被清军赶出了北京。之后,清朝定鼎燕京,挥师南下,灭掉了南明的弘光政权。一些明朝的官员又在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权,他们深感力量不足,为了抗击南下的清军,居然向日本幕府求援。之后的郑成功也曾经多次向日本求援。可是日本幕府将军却没有派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图片
一、隔岸观火,对形势了如指掌
当时统治日本的是德川幕府,他们虽然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对当时的形势还是非常了解,他们利用来往于中日之间商船,密切注视着明清易代的形势。有些情况连朝鲜都不了解,可是日本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他们对朝鲜官员说:“大明只有福建、广东、广西”。这份情报虽然有些不准确,但已经让朝鲜人很吃惊了,因为朝鲜还不知道弘光政权的灭亡。
清军势如破竹,南明军队一溃千里,这应该是日本幕府对当时战局的第一印象。德川幕府虽然表面上看日本的统治者,但实际上日本仍然是诸侯林立的局面,各地有大大小小的大名。这些大名虽然向德川家效忠,但有一些仍然为德川家所忌惮,这就是所谓的外样大名。征召一支混合部队,然后渡海远征,取胜的概率太低了。
图片
二、劳师远征,担心无利可图
是否出兵还得看是否有利可图!于是,德川幕府召集重臣组织了一次讨论。身为御三家之一的纪州藩藩主德川赖宣的话一锤定音,他说道“国家出援兵,无功则不仅为本邦之耻,且长期与外国结仇,成为永世之害;如我兵有功,得其地亦荒其田,于国无益,反招后世之弊,不可从其请。”他的话得到了众多大名支持。
德川赖宣的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那就是出兵的话,如果没有取得胜利,就会自取其辱,招致与清朝的战争,甚至成为“永世之害”;如果没有取胜,即使得到土地,也已经饱经战火,对日本没有什么益处,还会带来长远的弊端。总而言之,德川赖宣认为无论取胜与否,对德川幕府都没有好处,出兵就是火中取栗的行为。
图片
三、殷鉴不远,吸收历史教训
德川幕府不出兵还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德川家的第三位将军德川家光。作为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首要任务是继续巩固、加强幕府统治。如果贸然出兵,恐怕会步丰臣秀吉的后尘。当年,丰臣秀吉大举进攻朝鲜,结果损失惨重,被迫撤退。在这场战争中,丰臣家的实力受到严重削弱,而德川家则没有受到丝毫损失,这也是德川幕府能够统治日本的客观因素。
渡海远征帮助南明,与丰臣秀吉的行为没有什么差异。另外前面也说过了,以德川幕府的实力根本无法扭转战局,出征基本上已经意味着失败了。所以,在德川德光统治时期,他的政策还是以日本国内为主。另外,德川幕府与南明也没什么特殊的交往,缺乏互信。不过,德川幕府还是对郑成功不错,与他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毕竟郑成功有一半日本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