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阿姨肝脏“压力大” ,深圳“家庭病房”康复模式让她少跑医院

近日,深圳58岁陈阿姨(化名)在社康查出肝囊肿复发,医生快速联系到上级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的驻点医生,肝胆外科将陈阿姨收住院后很快进行腹腔镜引流手术,解除压迫。

术后4天,陈阿姨就出院开启“家庭病房”康复模式,术后第二周由深大总院肝胆外科医生到社康实施拆线,实实在在享受到深圳医改“南山模式”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便利高效的医疗体验。

陈阿姨去年就查出过肝囊肿,当时也在一家医院做了引流手术,不过那次合并的问题多,足足住院一个月。今年二月,她觉得右侧肚子有点胀痛,想起也该复查了,就去家附近的桃源社康检查,结果肝胆胰彩超提示:肝右叶混合声团块,大小约13cm*10.7cm。

足有一个“香瓜”大的深色区域压在肝部,社康医生说,可能是肝囊肿复发,马上帮陈阿姨预约肝胆外科彭敏劼医生。从2022年开始,深圳大学总医院的彭敏劼医生每周都去桃源社康驻点出诊,坐镇肝胆胰方面的疾病诊治。

彭医生看了彩照结果,询问病情后,考虑陈阿姨是巨大肝囊肿,并且有囊内出血的可能,需要尽快手术。于是联系科室,很快让陈阿姨办理手续,住进了深圳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经过检查和评估,复发囊肿位于右肝,囊肿巨大,已经压迫到了脏器,还有右上腹胀痛,符合手术指征。

深大总医院肝胆外科团队为陈阿姨做了微创手术,何谦副主任医师主刀,用腹腔镜进行探查,映入眼帘的果然是一个巨大包块。医生进行破壁开窗引流,术中整整抽出了800ml(2大瓶)深褐色泛着白色泡沫的液体,几乎相当于抽空了半个肝。

陈阿姨的肚子瞬间小了,腹胀的感觉也消失了。术后4天,彭医生告诉她,已经可以出院回家,并详细指导了“家庭病房”的康复要点。一周后,陈阿姨直接预约社康,彭医生按时在社康帮她妥善完成了拆线。“方便很多,不用再跑一次医院,现在精神多了。”陈阿姨说。

近年来,深圳医改持续推进,搭建医院—社康中心协同服务体系,形成“基层守门-医院治疗-基层康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社康根据辖区疾病谱,选择区域学科联盟进行配对,医院与社康之间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促进“急慢分治”和“双向转诊”;专家到社康坐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同时,社康医务人员可以获得跟随专家看诊学习的机会,实现“上下联动”。

据了解,深圳大学总医院目前有9个学科已加入南山医疗学科联盟,定期派驻专科医生去社康驻点诊疗、并开展义诊、科普等多项惠民便民举措。2021年,深圳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在学科带头人李晓武教授带领下,成为南山医疗联盟的肝胆胰疾病防治的盟主单位。在桃源、曙光、沿山、东角头、华侨城、福光社康等均有驻点,定期开展肝胆良性疾病科普、胆道结石的预防和治疗宣教、肝癌高风险社区“早筛早查”、乙肝患者随诊监测和治疗、复杂肝胆胰疾病的向上诊疗和社康医院双向转诊及家庭病床的建立,实实在在为辖区居民谋福祉,深受群众好评。

(原标题《巨大囊肿压迫58岁阿姨肝脏 ,“家庭病房”康复模式让她少跑医院》)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彭敏劼 王苏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