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东北爆发骚乱,军队已紧急动员,紧急时刻可开枪,原因复杂

不久前印度还在得意从俄印贸易中占了大便宜,但很快印度就笑不出来了。3日印度东北部突然爆发大规模骚乱,曼尼普尔邦政府下令军队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开枪,局势在短短几天时间迅速走向失控。
据环球网报道,自3日起,印度曼尼普尔邦突然爆发骚乱,大批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歧视性政策,并焚烧印度国旗,一些不法分子趁乱洗劫店铺,殴打平民。
目前印军已被紧急动员,曼尼普尔邦政府下令军队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开枪。截至到8日,印军已经控制了当地局势,这场骚乱已致使9000多人流离失所,54人死亡,当地各党派、部落代表受邀参加政府会议,商讨应对措施。
图片
曼尼普尔邦政府组织调停会议
与以往印度的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争不同,这场骚乱是印度教与基督教,以及印度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骚乱的起因还要追溯到印度错综复杂的历史。
众所周知,印度是英国殖民者强行“捏造”的国家,但英国从来不是心甘情愿地离开印度,在离开前还留下不少“地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克什米尔问题,而5月初印度爆发的这场骚乱则是英国埋下的另一颗“地雷”。
曼尼普尔邦位于印度东北部的英帕尔盆地中,与缅甸接壤。19世纪英国人到来后,骚乱的一方、在盆地生活的梅泰族逐渐被英国传教士同化,改信基督教,另一方、在山地生活的那加族和库基族仍信奉印度教。
二战期间,为了切断印度对英国的支援,日本在印度扶植了傀儡政府,虽然没有成功,但这给了曼尼普尔等印度少数民族聚居区争取独立的念头。从人种和语言来说,曼尼普尔的民族更接近黄种人,语言也属于汉藏语系。
图片
曼尼普尔邦的位置相当特殊
1947年曼尼普尔宣布成立君主立宪王国,从英国统治下独立,但两年后曼尼普尔国王在万隆签署了曼尼普尔并入印度的协议。
大多数曼尼普尔人认为,国王签署的协议没有与内阁协商,也没有经过全民公投,属于无效协议。所以,此后曼尼普尔出现了大量武装组织,试图推动曼尼普尔从印度独立。
从1980年至2004年间,印度中央政府将曼尼普尔邦称为“动荡地区”,这意味着印度军队可以持枪进入当地公共或私人场所搜查,并无限期拘留可疑分子。此外,军队还享有法律豁免权,可以随意射杀他们眼中的“违法分子”。
图片
去年曼尼普尔邦就曾发生过骚乱
为了安抚各地土邦,同时也为了彰显印度政府对所有民族“一视同仁”,独立后印度开始推行一项名为“在册种姓和在册部落”的制度。不过,如果往前追溯,这项政策其实还是英国埋下的一颗“地雷”。
尽管印度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种姓划分在印度人心中根深蒂固,在册种姓和在册部落制度就是通过人为的方式选出那些“被压迫的”少数民族,他们可以获得工作生产、教育医疗,甚至是议会席位的补贴。
争夺补贴名额是这起骚乱的直接导火索。2012年梅泰族递交申请,要求将本民族列为“在册部落”,当时曼尼普尔邦政府给出的答复是,需要一份长达10年的调查报告才能同意申请。
所以,梅泰族的申请就这么被拖了10年,期间梅泰族对那加族和库基族“吃了”10年福利相当不满,而这两个民族认为梅泰族占据肥沃的河谷,生活已经相当富裕,没有必要和他们争抢补贴名额。
4月份,曼尼普尔高等法院要求邦政府向印度部落事务部推荐补贴名单,这条命令引发了抗议活动,5月3日当地学生团体发起示威游行,抗议政府将梅泰族纳入补贴名单,最终游行演变成暴力的骚乱。
图片
当地民众游行抗议
如果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这场骚乱也是印度与曼尼普尔邦的博弈。曼尼普尔领导人比伦·辛格是梅泰人,支持将本民族纳入补贴名单,但在遭到了莫迪的反对。
原因很简单,莫迪政府的立场是印度教民族主义,最近几年莫迪强行在印度各地推行印地语和印度教,试图树立印度的民族认同感,但印度的民族和宗教复杂性是世界公认的难题,莫迪没少在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土邦“碰钉子”,比如这场骚乱的当事人比伦·辛格就曾煽动基督教民族主义,试图从印度独立。
图片
比伦·辛格
而骚乱的另一方恰恰是信奉印度教的那加族和库基族。本来这场骚乱应该在曼尼普尔邦的控制之内,辛格在游行爆发之初就声称,这是“两个民族间普遍的误解”。
这也是土邦政府常见的政治操弄,即通过挟持民意向莫迪政府索要“利益”。但令人没想到的是,骚乱脱离了控制,演变成大规模暴乱,辛格只能赶紧向印度中央政府求援,最终印军开始介入。
“在册补贴”制度既可以说是英国给印度埋的一颗地雷,让印度至今不得安宁,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何尝又不是印度政府挑拨各民族内斗的手段,通过一点点蝇头小利就能让各民族争得头破血流,而印度政府则在适当的时候,就能打着调停的名义介入,趁机扩大中央政府在当地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