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虽然对于所提出的疑问,不能肯定告诉我们哪个答案对,但却能扩展我们的思想境界,使我们摆脱习俗的控制。
——罗素
哲学是我了解其他方面的学问的一个制高点,有了哲学,我就能够高屋建瓴地通览一切知识园地。
——邓晓芒
分享10本哲学入门好书,既有哲学史也有原典,一起走进哲学园地。
一部哲学通识入门书,问世30多年来已被再版十余次,一本深入浅出的经典哲学教科书。这些年关于哲学普及类读物翻译的特别多,不下几十种,但这本书有一定特点。比如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哲学在当下的应用,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剽窃这个事情,过去往往从伦理学角度讨论,而它从认识论的角度讨论了剽窃。再一个,它不像介绍哲学一样讲什么是哲学,它怎么切入呢?它说我们就找一个哲学家,看看他在干什么事,所以通过苏格拉底的一生引出这个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读起来非常亲切。中国累计发行量最大的哲学史著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重要代表作之一。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应当采取不偏不倚和客观的态度,并且尽可能避免在探讨中渗入自己的哲学理论。梯利的《西方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它是从古至今探源究理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不仅按年代列举和解释各种哲学理论,而且研究各种哲学理论彼此的关系、产生的时期,以及提供哲学理论的思想家。《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不仅是他政治思想的宣言书,而且是一部哲人政治家的治国纲要。柏拉图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 要有哲学头脑。书中论及正义、国家、财产、幸福、哲学家、真理、认识、理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两千余年来为西方知识界常备之书。本书译文所据是洛布古典丛书本希腊原文和牛津版的希腊原文,新旧英译本七种,不仅译出原书的内容, 并且译出原书的神韵。精选西方哲学经典原著,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倾心编译,走进西方精神的内核。研究历史必须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哲学史的第一手材料就是哲学家们的原著。但是哲学原著浩如烟海,因此,有必要从主要哲学家的原著中重点选录有代表性的段落,以满足自学的需要。一次哲学上的起步训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如果一门“哲学导论”课连大学本科生都听不懂,这样一种哲学是失败的。哲学是我了解其他方面的学问的一个制高点,有了哲学,我就能够高屋建瓴地通览一切知识园地。哲学思维绝不是少数专业人士在书斋里沉思的专利品,而是每个肯动脑筋的年轻人的天性。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又分印度、中国两系。西支也分希腊、犹太两系。五十年后,一百年后,或竟能发生一种世界的哲学,也未可知。(一)古代哲学 自老子至韩非,为古代哲学。这个时代,又名“诸子哲学”。(二)中世哲学 自汉至北宋,为中世哲学。这个时代,大略又可分作两个时期:(甲)中世第一时期。自汉至晋,为中世第一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派,无论如何不同,都还是以古代诸子的哲学作起点的。例如《淮南子》是折衷古代各家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支;王充的天论得力于道家,性论折衷于各家;魏晋的老庄之学,更不用说了。(乙)中世第二时期。自东晋以后,直到北宋,这几百年中间,是印度哲学在中国最盛的时代。印度的经典,次第输入中国。印度的宇宙论、人生观、知识论、名学、宗教哲学,都能于诸子哲学之外,别开生面,别放光彩。 (三)近世哲学 唐以后,印度哲学已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明的一部分。印度哲学在中国,到了消化的时代,与中国固有的思想结合,所发生的新质料,便是中国近世的哲学。 《周易》素有“群经之首”的美誉,又是我国历史上难读懂的经典《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相传由周文王所作,《易传》则据称为孔子所作。迄今为止,历代有代表性的解《易》之作已达两千种左右,然而,对于今人来说,《周易》仍然难以读懂。陈鼓应先生注译《周易今注今译》,参考和征引了帛书《周易》,另外也从易学史、思想史、出土简帛资料以及文字、音韵、训诂等多方面对《周易》经、传作出注译。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毋庸置疑,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人,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